文壇大家是怎樣“煉成”的
南方夜雨

  

  
  

   

    據國外有關研究數據表明:每100萬人口當中,只有250(四千分之一)人誕生天才的可能?,F代大學的功能之一,在于培養創新人才。依照科學邏輯,一個脫穎而出的創新人才光靠大學知識的積累是遠遠不夠的。文學家也一樣,光有“象牙塔”圍城內的知識積累是遠遠不行的,還要走進沒有圍城的大學去歷經風雨磨練。大凡有所成就的中外文學大家,絕大多數是靠長期的專業知識積累,學習相關的邊緣學科,諸如哲學、心理學、社會學、史學等,在融會貫通之后加以發散性的創新思維才有可能修煉成為眾望所歸的大家。 

  知識的融會貫通與發散性的創造思維能力兩者機械的結合并也不等于成就了大家。中外文學史上,凡文學大家者,除了具備以上兩者之外,必再加以豐富的社會閱歷、對時事的獨特觀察能力。

  在教育心理學上,是天賦造就人才還是環境造就人才抑或是后天教育造就人才一直是長期以來許多學者爭論不休的熱點話題?,F在,國內興起了許多培訓文學家的培訓學院,一些大學在中文系也實施了教育目標培養新模式,培養學生的目標由教會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轉向培養創作才能,這種新的培養人才新模式在當前文學陷入邊緣化搖搖欲墜的時代里無疑具有前瞻性,試圖在大學中創造文學精英,擴大影響力搶占純文學陣地,以拯救幾乎陷入絕境的文壇,力圖把森林中垃圾成堆的文學拉回到沒有空氣污染的清新文學的正道上,用心可謂良苦。但是文學大家的產生是內控和外控兩者融合為一體,高度結合的結晶。

  文學大師帶徒弟成才,中國文學史上古就有之。相傳孔子有三千徒弟,但成大器者為數并不多。魯迅、茅盾自“五四”以來始終注重扶持培養文學新人,但效果并未見顯著。

  時勢造英雄,時代、苦難和閱歷制造作家。知識的積累和寫作訓練固然重要,但風風雨雨的社會閱歷對創作來說更重要?!拔膶W大家”并非能靠大師短期培訓而能下蛋,也并非這在中外文學史上的例證并不少。在一次廣西高校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研討會上,來自北大一位權威的專家稱,中文系教學的目的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文學作品欣賞能力和畢業后在文學理論研究領域有所作為,而不是在培養作家,而且成就作家絕大多數靠天賦不是靠人為所能培養。

  1949年,美國作家??思{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說:“諾貝爾文學獎并不是授給我個人的,而是授給我的創作——我既不為虛名,也不為厚利,而是以人類精神為素材,為了創作出未曾有過的事物,經歷了心靈的煎熬和勞苦的創作?!敝袊诺湮膶W從諸子散文到四大名著,已然是毋庸置疑的經典之作,這些先哲們創作耐得起“十年磨一劍”考驗。反觀當下,我們創作出來的所謂熱銷作品,有多少部題材是探索人類面臨的各種重大普遍問題和挖掘人類靈魂與出路?有多少部帶有對人性的關懷、對沉重歷史的反思,擁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獨特的藝術特色?當下中國文學要遠離浮躁性和低俗化,回歸民族化,向國際化邁進,非三言兩語能以釋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社會發生急劇嬗變,中外思潮、傳統思想和現代思想激烈交鋒的今天,要改變當代文學陷入邊緣化的局面,其根本要害是重構新的人文價值體系。創作者身為文學與讀者之間的橋梁,既處在繁華與喧囂、物欲橫流強的現實世界中,也踏足“以文載道”的文學世界,尤其要經得起誘惑,肩負起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端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為金錢和利益所綁架;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創作出經得起時代考驗、人民考驗、歷史考驗的作品。唯有如此,這些文學作品才能壓倒那些粗制濫造、片面追求娛樂和游戲的“文學商品”,驅逐當代文壇中粗制濫造缺少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的“劣幣”。也唯有如此,才能實現人以化文,文以化人,塑造讀者健康、豐滿的人格,避免盲目從眾、人云亦云的誤區,懂得美丑之分,從而自覺把閱讀的視角轉移到有思想境界、語言優美富有藝術的作品上來。(作者簡介,南方夜雨,心理學探索者,著有長篇心理小說《月掛花枝頭》)

  

分享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文明網立場。
熱度
更多>>
  1. 今天,膾炙人口的游記去哪了?
  2. 反恐時代的定力
  3. 對城市生活的三盼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