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雜譚:失衡的文物價值
發表時間:2011-12-2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年來,由于電視鑒寶類節目的渲染,人們對文物市場價值的期望值不斷升高,有意無意地刺激起某些人盜掘陵墓致富的欲望。有市場就有貪婪,或許正是荒墳野冢中石像生等文物市場價值的不斷攀升,才讓這些人經不起誘惑,以身試法干上了盜掘的勾當。只可惜這種“文物價值”說白了就是市場價值,當文物連同它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厚重一起淪落為可兌現的商品時,人們對文物價值的認識已經失衡了,文物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已被“市場價值”打翻在地,成為了貨幣的附庸品。

  在文物市場價值張揚的背景下,僅從文保單位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角度來看,陵墓保護的“馬太效應”明顯存在:越是能吸引游客、能產生經濟效益的陵園,越是保護得很好,甚至一磚一瓦都會以標牌等樣式彰顯出來;而游客罕至的陵園,門前冷落車馬稀,有價值的文物成為沒媽的孩子,人們吝嗇地收起關愛,一些陵園被盜掘的悲劇便在此埋下了伏筆。

  但是,切莫輕易地把陵墓慘遭毒手的板子統統打在相關文物管理部門以及執法人員的身上,僅僅指責他們保護不利、監管不利、懲處不利,實際上是有失偏頗的。加強管理無疑是應該的,但對于每一位公民來說,均衡價值認識、增強文物保護意識更為重要,因為地下文物不是相關管理部門的,而是全民的,每個人都有保護的責任。

  在習慣于用價簽衡量價值的現實社會中,在人們聚焦于“看專家給出的市場參考價格”這類電視鑒寶節目時,在不知不覺中,對文物價值的認識日趨失衡,文物保護也難以落到實處。要知道,文物的價值是不可單純用金錢計價的,即便是一面銹跡斑斑的古代銅鏡也是不可再生的,因為我們無法讓時光倒流,讓千年前的工匠為我們再打造一面。用貨幣衡量文物價值的潛意識實際上也于無形中助長了盜墓行為。因此,在嚴懲盜墓賊的同時,參加電視鑒寶類節目的專家們也需反躬自省,檢討自己的文保意識是否缺失,而不可為了追逐一己名利而將流傳千古的文物價值消解、庸俗化。(秦毅)

責任編輯:張慧磊
分享到: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37006&encoding=UTF-8&data=AAarDgAAAAcAAADsAAAAAQAk5paH5Y2a5p2C6LCt77ya5aSx6KGh55qE5paH54mp5Lu35YC8AAAAAAAAAAAAAAAuMCwCFCsHAJihHEruSKs4e9nBOH-pXMcVAhR5o75Kups_lAMIa91zjgyi8669q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37006&encoding=UTF-8&data=AAarDgAAAAcAAADsAAAAAQAk5paH5Y2a5p2C6LCt77ya5aSx6KGh55qE5paH54mp5Lu35YC8AAAAAAAAAAAAAAAvMC0CFCzuQiVVAVF3LwVEOOHKGyCDnqeLAhUAj8LkkC6vsooUBj_kaPocl-FGuPk.&siteid=7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