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乃宜、男,81歲,蒼南縣霞關鎮三澳村村民。吳乃宜祖祖輩輩從事漁業捕撈,四個兒子各承父業。2006年8月10日,遭遇的百年一遇的超強臺風“桑美”, 老大老三老四沒能躲過這場災難,老二幸存下來。老人在承受巨大的家庭痛苦的同時,仍然沒有忘記誠信,頂著家庭和債務的雙重壓力,走上了替子還錢的艱辛之路,用自己的行為對“誠信”二字做了最好的詮釋。 海邊長大的吳乃宜老人,祖祖輩輩都從事漁業捕撈。八十多年從沒有離開過家鄉的老人,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膝下四個兒子,家境雖然貧困,但子從父業,都娶妻生子,吳乃宜老人享受著天倫之樂,小日子過得不錯,一大家子的生活也很美滿幸福。 但2006年遭遇“桑美” 超強臺風,這一切都變了。 2005年以前,老大吳秀柱帶著兄弟四人靠一條小漁船在近海以撒漁為生。次年,兄弟四人見蝦皮捕撈生產效益較好,就拿出多年積蓄40多萬元,并從信用社借款18萬元及從親戚朋友處借款湊齊70萬元買了一艘鋼質漁輪,從各漁需品商店賒來各種漁具近30萬元,兄弟四人共湊集一百多萬,成為霞關鎮第一批擁有鋼質漁輪和先進捕撈工具的漁民。正當兄弟四人雄心勃勃準備靠這艘新漁輪發家致富時,夢想和希望卻在一瞬間,被“桑美”臺風撕碎了。 2006年8月10日,百年一遇的超強臺風“桑美”在蒼南霞關登陸。當時,吳氏四兄弟正駕駛著漁船在沙埕港避風,誰想到,這原本是天然避風良港的福建沙埕港在17級臺風“桑美”面前,也顯得脆弱不堪,起不到絲毫的屏障保護作用。臺風登陸了,海面刮起了17級大風,毫無忌憚的肆虐著,岸邊有許多房屋被大風刮倒,停泊在港口內的幾十艘漁船也被臺風刮翻、刮沉。吳氏四兄弟的鋼質漁輪也被臺風刮翻了,老三吳秀本被桅桿砸中,當場死亡;老四吳秀遠被漁網纏住,沉向了海底;老大吳秀柱在漁船翻入水中的一瞬間,搶起身邊的一只救生圈套在了水性最差的老二吳秀全身上,但巨浪一次又一次地把兄弟倆打向海底,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拼博,筋疲力盡的吳秀柱手腳開始抽筋,自知生存希望渺茫的吳秀柱,含著淚水對吳秀全說:“你一定要活下去,家里的二老在盼著我們回去,以后家里就全靠你了!”然后用盡全身的力氣,把吳秀全往前推去,一個巨浪打來,吳秀柱再也沒有浮上來。悲痛萬分的吳秀全牢記大哥的話,緊緊抓住救生圈,抵住了饑餓和寒冷帶來的暈厥,在海上漂流了兩個多小時后,在福鼎羅唇被海軍艦艇救起。然而,吳秀柱,吳秀本,吳秀遠三兄弟不見蹤影。三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失。 當噩耗傳來,兩位已經70多歲的老人老淚縱橫、悲痛欲絕,體弱多病的吳乃宜老人更是悲到極點,幾度暈厥。三個兒子去世后,吳乃宜曾一度陷入絕望,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一位朋友的話驚醒了沉浸在絕望中的他:“你不能這樣,那些借錢給你的人日子也不寬裕,難道你不管他們了嗎?” 背負著欠信用社、親戚朋友及漁具店近60萬元的債務。忠厚、堅強的吳乃宜用瘦弱的肩膀勉強支撐起這個家。 上門準備討要欠款的債主,看到吳乃宜的境況,大家都很難開口,也覺得借的錢肯定要不回來了。但吳乃宜對他們說:“我會想辦法還債?!?/p> 信用社信貸員了解這一情況后,深表同情,也沒有急于催債,而是與他促膝談心,講解信貸規定,宣傳國家專項貸款政策,并安慰身體不好的他安心休息。吳乃宜老人深受感動,當場答應會還清貸款。一些鄉鄰聞訊后跑來勸他:“老吳,秀全、秀本、秀遠都已經走了,家里現在又欠了這么多錢,政府和信用社領導都已經來你家看過了,知道你家里的情況,大家也沒催你還錢,國家也不缺這些錢,你看是不是可以不用還款啊?!崩先苏f:“做人要講誠信,要憑良心,哪怕貸了國家一分錢都還。兒子已經死了,我不能丟兒子的臉,不能砸碎了我們吳家的誠信招牌啊,讓老大、老三、老四死不瞑目??!”還貸成了老人最大的心愿。他一再提醒家人不要聽信閑言碎語,要想方設法把貸款還清。他賣掉了漁船,用賣船所得的款項和政府補助款還清了四個兒子在信用社的貸款和在漁具店的賒款共計40余萬元。 吳乃宜老人今年81歲了,體弱多病,他的老伴蔡細梅也已經76歲了,兩老人還得擔負起照顧兩個未成年孫女的重任,靠著每月200元的低保金相依為命,生活極其清苦。當記者問起每月200元,一家人如何過日子,老人說,夠了夠了,湊合湊合。然后一個勁地感謝政府。多么樸實的老人,鄰居們都知道老人還債不容易,舍不得吃穿,當面給他錢他也從來不收,所以就會在他家門口放些吃的,想退還也找不到人。每當這時,他心里都暖暖的,也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妻子蔡細梅告訴記者,老夫妻倆平常幫人織魚網,一個月也有30來元收入。另外家里再種些瓜果蔬菜補充。 鄰居說:“為了還債,吳乃宜老夫妻每天都累得滿臉疲倦,但他們從不向我們抱怨生活有多艱苦,我們村里人都為他誠信還債的毅力所感動?!?/p> 鄰居陳老人告訴記者“吳乃宜為了還欠款,上午基本不吃飯,每天吃粥。為了節省開支,省下錢還債,這么多年他家沒買過豬肉?!碧崞饏悄艘?,鄰居們紛紛打開話閘子。 目前,兩個孫女的上學問題成了困擾老人的一塊心病。 現在,唯一幸存的兒子吳秀全和妻子在臺州玉環打工省吃儉用,為了還清剩下的20多萬元欠款,兒子吳秀全和妻子已經三年沒回家。 “城里人叫誠信,我們農民說有借有還,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睕]有文化的吳乃宜老人說起還錢的事,覺得天經地義。 吳乃宜老人年事已高,身體也日益消瘦,十年前遺留下的傷如今經常發作,一個瘦弱老人需要怎樣的力量,才能扛得住這心酸的沉重往事?但他卻用最質樸的行動詮釋了最珍貴的“誠信”二字。(供稿:中國文明網溫州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