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趙春青 我是上個世紀70年代出生的,從小和母親在農村生活。90年代的時候,由于父親工作穩定了,我跟母親一起搬到父親廠所在的縣城居住。當時我們家住的是廠里分配的房子,60多平方米,由于父親為長子,奶奶和我們住在一起,所以每年過年,伯伯、姑姑都要一起來我家過年,加上每家的小孩湊到一起,甭提有多熱鬧。 不過與之前在農村不同的是,幾乎每年過年,縣城里面都會有一些變化。那個10年,我經歷了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階段,也由此領略了年味的變遷,而這些變化又包裹在父親和母親給予我的愛和關懷里。 過年不再盼“大魚大肉”了 很小的時候,由于住在農村,平時連吃點大米飯都是奢望,更甭提葷菜了。所以過年的大魚大肉,往往是最大的盼頭。 而自從到了縣城里面住,由于父親的收入不錯,他們平時就特別注意我的營養搭配,雞蛋、魚肉,基本每周都會有。所以在我小學畢業的時候,基本上對春節的盼望,已經由“好吃的”變成“好玩的”了。 要說到縣城里面好玩的,還真比以前在農村時多得多。 那個時候,家里添置了電視機,也能收到好幾個臺,如果碰上春節期間播放《西游記》,那簡直比吃糖還讓人開心。 春節的頭幾天陪著父母挨家拜完年,他們便會帶著我到家附近逛公園、趕廟會。這個時候的逛公園可跟平時完全不一樣,各種各樣的表演,加上商家的各種促銷和禮品,都讓我十分歡喜。穿著新衣服,和一幫小伙伴在公園里面追趕著玩,回來時常常是渾身濕透了。 用壓歲錢給父母買禮物 還是幾歲的時候,過年壓歲錢很少,爺爺奶奶基本都只給幾角錢。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經濟條件好了,大人們給的壓歲錢也“水漲船高”了。那個時候我念高中,基本行情都是50元“起步價”了。 父親兄弟姐妹多,所以我每年的壓歲錢也是“盆滿缽滿”。和當時別的家長不同,父母在對待我的壓歲錢的態度上高度一致——自己處理。往年我一般都是把錢存起來,來年上學后交學費,或者買一些課外書籍。 高二那年,我發現,父親經常感到頸椎疼得厲害,母親的眼睛也有些老花了。于是那年春節我拿到壓歲錢后,當即去給他們買回來一臺按摩椅和一副老花鏡。當我把這兩個禮物送給他們的時候,父親的眼睛有些濕潤,夸我懂事了。 年三十,父親呼機留言傳祝愿 1997年,我考上了武漢的一所大學。那個時候,學校還沒有給學生宿舍里面安裝座機,想要打電話得到門衛處排隊。父親為了方便聯系我,給我買了個傳呼機,平時有事便通過呼臺給我留言。 盡管如今傳呼機已經不見了身影,但在那個年代,也著實身價不菲。對于在學校身兼數職的我而言,確實方便不少,更重要的是,它成了牽系我和父母的一根紐帶。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年的大年三十,父親有事去單位加班,中午我和母親在家里打掃衛生,聽到呼機響了一聲,我打開一看:“祝你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學業有成?!边@是父親給我留的言,這是早上剛分開、晚上就要一起吃團圓飯的父親給我的新年祝福。 那年和母親通過視頻送祝福 大二放暑假,父親說,給你買臺電腦吧,平時多學習,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等到我開學后,這臺電腦便成了我和父親經常交流的工具。 到了大三寒假,我所在的實習單位要求留下幾個人在春節期間值班。我向父親咨詢意見,父親說,你也長大了,需要多鍛煉鍛煉,選擇在哪里過年我們都支持你。后來我選擇了留在距離父母千里之外的單位值班。 大年三十那天,我早早地打開電腦,登錄當時非?!靶鲁薄钡牧奶燔浖Q。一上線就看見母親的網絡頭像一直在閃爍,連通后,母親對我噓寒問暖:問我郵寄去的新衣服收到沒,讓我自己買點水餃吃,說家里挺好讓我放心……盡管網絡視頻的圖像和聲音都不太清晰,但父親和母親傳遞過來的畫面,讓我覺得異常溫暖。 公園、廟會、壓歲錢、傳呼機、電腦視頻,這些隨著社會進步而不斷豐富的事物,見證了時代的變遷,也承載著父母對我深深的愛。(王勇 江蘇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