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商丘順天小區附近的馬路上,5個月來,清晨總有一個50多歲的男子攜妻子以撿垃圾的方式搞晨練。該男子的舉動被網友發到網上,還被親切地稱為“街凈哥”。不料,這位“街凈哥”的身份近日曝光以后,卻引發網友的強烈關注和議論——這位“街凈哥”的真實身份是商丘市城管局副局長軒敬杰。(《中國青年報》8月9日) 倘若不是城管局副局長的身份,相信“街凈哥”會毫無爭議地成為公民精神的代表。然而,副局長尤其是城管局副局長的身份給了許多人以質疑的理由:這和市長撈樹葉疏通下水道、區長帶手下上街治理“牛皮蘚”如出一轍,是典型的官員作秀!就像美國傳播學者丹尼爾·布爾斯廷所說,“形象是一個劇場,是一個展演,是一個偽裝,是一個假事件,也是一個假真實”,其所作所為,不過是為了吸引眼球、挽回城管形象的表演而已。 以上判斷,緣于對待官場行為的慣性思維。它或可反映公民意識的覺醒——對于官場的一些行為,公眾有了起碼的明辨是非的標準和能力。但是,仔細看完新聞之后,筆者發現這位50多歲的副局長的所作所為,并非想象中的“作秀”,我更愿意將它看作一位普通市民的健身、晨練之舉。 其一,官員們作秀,帶的是部下,老軒帶的是老婆,要是作秀,沒必要把自己的家人牽扯進來。其二,這樣的晨練并非“導演”出來的,至少堅持了5個月,這很難得。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直做好事——軒敬杰的行為應該贏得掌聲。其三,軒敬杰打掃衛生利用的是晨練時間,而非上班時間,他沒有占用公務時間做此事,納稅人也就沒有質疑的必要。 近些年來,“政治形象學”作為一個新鮮語詞進入公眾視野。但不是所有的官員,都像普京那樣到處秀自己的健碩形象,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會在攝像機面前挽起褲腿疏通下水道,誰也不能排除,就在我們的身邊,時不時地會出現一些樸實無華的官員。當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做屬于普通市民的“善事”之時,我們應該以對待普通人的態度來看待他們,而不能強行對其進行道德綁架,認定其行為是高尚還是低劣。 “太顛覆了”不是判定官員作秀的理由。在官員“艷照門”頻發、貪腐新聞不絕于耳的當下,社會需要這些真實、低調、默默無聞、非炒作或作秀性質的貢獻。 反過來說,在對待個別官員的個人行為時,也應該打破以往的慣性思維,不能看到“城管”、“官員”這樣的字眼就妄加揣測。我所說的這種思維邏輯,并非為官員護短,而是公民意識走向客觀理性的前提。如若不然,我們的質疑很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發展到一定程度,恐怕有些官員想做實事,也被我們錯誤的判斷給潑了一身冷水了。(王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