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報道,6年來,武漢大學社會學系講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農村老年人自殺的社會學研究》項目主持人劉燕舞,走進湖北等11個省份的40多個村莊調研,發現農村老人的自殺現象“已經嚴重到觸目驚心的地步”,然而普通村民、鄉村醫生對待自殺的態度卻是“將其看作正?;乃劳觥?;6月26日上午,漢中市一女子因債務問題爬上高樓欲跳樓輕生,圍觀小學生大喊趕緊給哥跳啊,以及2011年的小悅悅事件等等……
以上列舉的這些事件與社會總體相比,還只是少數。但卻從側面反映出,在現實生活中,諸多年青人對待他人生命的態度,有著讓人無法理解的冷漠。
社會學家馬爾庫塞曾經提到“單向度的人”這一概念,特指現代工業社會中只有物質生活,沒有精神生活?!鞍l達工業社會成功地壓制了人們內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從而使這個社會成為一個單向度的社會,成為單純的物質世界的享受者,而喪失了超越者和開創者的使命,最終墮落而麻木不仁?!?/p>
對他人的災難熟視無睹、甚至輕松笑談,毫無愧疚感和羞恥感,就是一種典型的精神墮落和麻木不仁,只知道回避因為幫助他人可能惹上的麻煩,而忽視了悲天憫人的情懷;只看到了減輕負擔的需要,而忽視了老人的生命權;只看到了自我利益的需要,而忽視了對他人的人文關心;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而忘了人類的長遠發展。不難看出,在工業社會以及市場經濟物質化大潮的沖擊下,鄉土文化中最讓人留戀的溫情和美德,受到了嚴重破壞。當唯利是圖的人際關系、拜金主義的泛濫,讓人倒退到和低等動物一樣只知攫取、高度冷酷,尤其讓人痛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養兒防老、積谷防饑,中國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滿溢孝敬和反哺文化的道德社會,關愛他人、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要求,已成為中國式發展的重要的價值、發展底線。
據媒體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的拉美之行備受全球矚目,其中的一個小細節非常耐人尋味。在習近平主席此次拉美之行的國禮名單之中有一套DVD光盤,光盤中包括了趙寶剛執導的兩部電視劇《北京青年》、《老有所依》?!侗本┣嗄辍氛宫F了青年人為了各自的理想努力著,經歷愛情考驗和生活洗禮,從而成長的故事?!独嫌兴馈穭t通過三個最具社會代表性家庭的生活百態,剖析了當今社會中關愛老人的溫暖。
不要忘了:我們也是旁人眼中的他人,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子孫孫也曾幼小,如果有一天,當我們的子孫遭遇不幸,或者當我們老去之后,等待我們的,如果也是人際冷漠,我們的心也一定和現在的老人一樣,無比痛苦。
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警醒,摒棄只知攫取、高度冷酷的單向度傾向,把傳統文化、孝敬文化、反哺價值,融入到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里,讓溫情、體恤、敬仰和敬畏,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題中之義,特別應該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有效地結合起來,既注重自我利益最大化,也注重創造道德生態價值,成就“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幸福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