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寒之爭”近日戰塵大起,是因為這兩家伙名頭超大,一個是粉絲如云的青年偶像,一個為渾身是膽的打假斗士。 總的看來,討伐方舟子的網民居多,這是正常的。因為我們習慣了對作家與作品的評論是贊歌嘹亮,溢美之詞蜜人、膩人、暈人。這是一個批評珍貴、直言奢華的時代。 方舟子對韓寒的質疑在我看來就是文藝批判,韓寒的訴求司法裁決也屬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但大眾應該理解方舟子,質疑本身也是一種正當的批評。 文化的發展與進步不能缺少質疑,別說韓寒一個小伙兒紅了就說不得,你就是被捧為“紅太陽”了,也管不住“陰天樂”們的討伐。這世上有那個偉大的思想家、作家、科學家沒被質疑過? 看看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文壇文人們之間的論戰就知道了,沒有那個人是不能說、不準罵的。別人罵你、質疑是不需要你自己劃定范圍的。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不也被質疑抄襲嗎?魯迅剛剛去世,女作家蘇雪林便破口大罵了,其語言之尖刻,謾罵之長久,無人能出其右。她不僅對魯迅的著作、性格、為人全面否定,而且,一開口便是赤裸裸的人身攻擊。說魯迅是“褊狹陰險,多疑善妒”,“無廉無恥”,專門在文壇“含血噴人”,更狠的是攻擊魯迅勾結日本特務機關內山書店,“行動詭秘”,如何如何。我覺得這比方舟子質疑韓寒的寫作能力要狠得多??商K女士的謾罵、攻擊沒有損耗魯迅的一根毫毛呀。 魯迅也是如此,他開始與章士釗進行文字交鋒,后來又與陳西瀅、徐志摩、周揚、郭沫若等“紳士”的戰斗都伴隨著人身攻擊。在陳西瀅看來,魯迅“常常無故罵人,要是那人生氣,他就說人家沒有‘幽默’??墒且怯腥饲址噶怂谎园胝Z,他就跳到半天空,罵得你體無完膚——還不肯罷休”??烧摖帉崬楣?,決無私怨。 上個世紀50年代美學界的大討論在探討美的學術問題時不也說了那么多的過頭狠話嗎?甚至把政治帽子和人身攻擊的詞語都用上了。但美學界的那些學者、教授倒也沒結下私仇,反倒打造了中國美學理論的黃金時代,成就了一批美學家。 文壇就是一個自由爭論的“廣場”,不然就不會有職業的批評家。文壇不是產房,人家媳婦剛剛生下孩子,你就是生命遺傳學的專家也不能去質疑,“這孩子不像他爸爸,要不要做個親子鑒定?”這樣的質疑就不是探索科學,而是褻瀆人家的倫理與道德。方舟子對韓寒的質疑沒有道德上的褻瀆,也不是倫理上的誣陷,無需司法裁決,只要方舟子與韓寒就他自己作品中表現的一些社會認知、文化評判、價值觀念,采取方舟子提出的“電視辯論”直播的方式,來上幾個回合就見分曉了。從韓寒作品的深度與才華上看,方舟子是無法與之對抗的,寫出韓寒作品的人與寫不出韓寒作品的人是裝不出來的,不知道韓寒為什么要放過這么一個證明自己、展現自己的好機會? 韓寒把方舟子的質疑交給了法院,看來韓寒的《論自由》是白寫了,連人家質疑的自由他都不去自由地與之爭辯,韓寒的“自由”也是個“葉公好龍”式的言論自由。法院最后即便裁定方舟子的質疑缺少根據,韓寒的勝訴也僅僅是司法意義上的勝利,可背離了文學本身的爭論自由,不僅會讓方舟子繼續懷疑韓寒,懷疑韓寒的人還會更多。這種爭論就不是司法能夠裁定的了,數十年后,一場精彩的辯論大賽,不是比一紙干巴巴的司法裁定更讓后人知道誰是誰非嗎?就算是個“歷史懸案”也沒什么不好。 學術與言論上的自由氛圍,其實比人人都不受批評與謾罵的司法保護更讓知識分子向往。(阮 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