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山西假記者的猖獗聞名全國。如今,和山西一樣擁有豐富礦產資源的陜北,也成了假記者敲詐勒索的“重災區”。許多假記者整天活動于陜北的礦區、鄉村,屢屢敲詐得手。榆林市一個實行有效記者證免費放行政策的公路收費站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天之內,被檢查的17名記者中只有3名是真記者。記者發現,這些假記者在陜北如魚得水,很是“吃得開”,有的假記者竟能讓警車開道,甚是威風。(《北京晨報》11月29日) 假記者打著記者的幌子,四處尋找問題單位,以曝光、擺平相威脅,敲詐勒索,強拉廣告,聚斂錢財,令人痛恨。對這些假記者施以重拳,嚴懲不怠,實在是太有必要了。但在筆者看來,如果只把炮口對準假記者猛轟,而不去尋找并解決假記者背后存在的真問題,那么假記者就會打而不絕。 假記者背后到底有哪些真問題呢?首先是許多單位自身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領導心中有鬼。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要是這些單位不違法亂紀,不偷稅漏稅,不帶病生產,假記者們還有機會下手嗎?要是這些單位能正確對待問題,一旦被假記者盯上,能坦然承認錯誤,主動報告上級,迅速進行整改,不去遮遮掩掩,那又何懼假記者的敲詐勒索? 其次是一些真記者存在著行為不檢點的現象。假記者招搖撞騙為何如此輕車熟路,屢屢得手?還不是跟真記者學出來的,一些媒體的記者,利用“無冕之王”的身份,整日琢磨著如何賺錢,白手黑手全用上,富得流油,正是在他們的“示范”之下,假記者才越來越多,騙膽才越來越大,手段才越來越狠毒。 最后是執法部門的工作存在明顯的疏漏。假記者慣用的“隱瞞不報”、“幫忙擺平”等斂財手段,無不以監管部門的工作不到位為前提,倘若監管部門能洞察入微,任何蛛絲馬跡都逃脫不了,那問題單位還會心存僥幸,寄希望于假記者來替自己“消災”嗎? 如果不對“假記者”背后的這些“真問題”進行號脈、診治,那么,漏洞面前,“假記者”就難以絕跡。(吳應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