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電視節目有一些怪現象:近景魔術在春晚大獲成功,熒屏隨之集體進入“魔術時代”;“超級女聲”一炮打響,媒體迅即選秀風行。這就是一些電視臺的“跟風”潮流。其實不僅是電視,報紙、雜志、網絡媒體等都不乏跟風之舉,每當發掘出一個炙手可熱的香餑餑,大家就一哄而上,照抄照搬。 除了跟風,還有一種現象是跟網。QQ、博客、微博等使人們充分領略了網絡傳播的便捷與強大,同時,一些媒體也逐漸習慣于從網上扒新聞,將爆料、跟帖信手拈來,人云亦云,真假莫辨。 媒體跟風跟網的結果,是使得大量雷同重復的節目、報道充斥在我們周圍,且其中不乏簡單模仿、濫竽充數之輩,容易造成審美疲勞,滋生厭倦情緒;一些失實、低俗的新聞得以廣泛傳播,緋聞八卦魚龍混雜,虛假新聞不時出現,惡意炒作屢見不鮮,讓受眾陷入“到處是水卻無水可喝”的窘境。跟風跟網往往導致庸俗、低俗、媚俗現象,對媒體自身風格形成和品牌發展十分不利,一時看似熱鬧繁榮,卻很難持久。 樂此不疲地跟風跟網,一方面暴露了某些媒體的浮躁盲目和急功近利,在收視率、發行量、廣告額、點擊數等指揮棒的操控下,他們淡漠了所負的社會責任,只顧吸引眼球,經濟利益至上。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當一部分媒體對市場、受眾缺乏分析把握,對自身特色優勢不夠了解,創造力和探索精神不足,只能靠人云亦云、模仿哄搶去爭奪市場和受眾。 要克服跟風跟網之弊,媒體需要找回并堅守風骨。媒體的風骨是對社會責任和公共服務意識的堅守,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氣和正氣。在市場經濟和競爭激烈的生存環境下,媒體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本無可厚非,但絕不能因此漠視社會責任,任由經濟利益腐蝕掉“社會公器”的擔當。堅守風骨,要保持淡然、公允的心態,有獨立的價值判斷,客觀真實全面反映現實。 光有風骨還不夠,還要有主心骨。如果說風骨是一種價值選擇,是對責任的堅守,主心骨則是源于知此知彼的自覺與自信。對受眾的需求和市場局勢判斷清晰,對自身定位和特色認識清醒,善于把握社會脈搏,研判時局走勢,不圖一時之利,有所為有所不為,按照總體規劃走自己的路,把對社會責任的堅守和經濟效益的追求體現在創新特色、打造品牌當中。 當前,“走轉改”活動正給新聞宣傳領域帶來一股清新風氣,媒體人不妨借此契機,對跟風跟網等不良做法和風氣進行全面反思。一個睿智且負責任的媒體,應當承擔起“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的職責,引領社會風尚,提升文化品位,創造更多有特色、有品位的新穎之作,奉獻豐富的文化盛宴,最終也將因此而得到受眾的青睞和市場的尊重。(戶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