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中國人倫理文化之根
發表時間:2015-05-21   來源:中國婦女報

  與西方社會的個人主義不同,中國傳統倫理文化重視以始于家庭關系來實現個人的社會和自身價值,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每個人的倫理訴求。家是中國人倫理文化之根,因而當代中國人應當盡心盡力地維護和建設小家和“大家”,因為她們才是我們快樂幸福的源泉。

  在中國,家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如果說令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魂牽夢繞的是上帝,那么中國人則始終情系的是祖國和家園,即便浪跡天涯,哪怕是跨越萬水千山也要落葉歸根。家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可以讓人恣意地放松身心,安寧和慰藉的港灣。入夜,當你舉頭細數繁星和仰望明月時,我相信你滿懷的一定是鄉愁,心中點燃的肯定是家的燈火。

  家國同構與中國傳統“家文化”

  家之所以對中國人有如此重要的心靈意義并不是偶然的。人類在進入文明社會的途中實際上走了兩個方向,出現了兩種家庭文化。西方文明大都是從家族到私產、再到國家,家族關系被私產打破,形成以獨立的個體與國家發生關系的格局,因而就有了個人主義、社群主義、自由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等形形色色的倫理文化,自古希臘開始,其倫理精神便是追求個體的自由與價值。而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要以土地為生,無法挪動的土地讓一家幾代人都必須生活在一起,于是便形成四世同堂的家族文化和與之相應的社會制度。中國傳統社會的家國關系是同構的,家與國之間并沒有私產的隔斷,這種性質的國家被稱之為社稷。

  與西方社會的個人主義不同,中國傳統倫理文化重視以始于家庭關系來實現個人的社會和自身價值,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每個人的倫理訴求,其人生價值追求的向度在于貢獻。春秋時代便有“三不朽”之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睂τ谛欧罨浇痰奈鞣饺藖碚f,得到上帝的寬恕和恩典便可以進入天堂,而對于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看你為國家、社會和他人,包括父母和家人做了什么有意義的事情,增進了社會和整體的“大善”,而為國家、社會和他人服務便是為家庭立功,因為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這正如孟子所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中國傳統社會的倫理要始于并基于家庭倫理,并以此為范例和雛形。人的品德培養和道德教育也要從家庭開始,儒家倫理把中國傳統社會的人際關系概括為“五倫”:“君臣也, 父子也, 夫婦也,兄弟也, 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币幎ê妹恳粋€人、每一種倫理角色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蓖瑫r,治家與治國是一個道理,要以治家的倫理精神治國,治國始于治家?!稘h書》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墨子也認為“治天下之國若治一家”。

  在中國傳統家庭倫理文化中,有一個頗有意思的爭論,即什么是家庭倫理之始或之本?《易傳》認為是夫婦之倫。而孔子和孟子則強調孝悌是人倫之始, 是仁之根本,也是人最應當具有的美德。但事實上,《易傳》、荀子和孔孟學說是殊途同歸的,因為它們都試圖從歷史與現實縱橫兩個維度上搭建起中國傳統社會的人倫關系網絡,無論從哪里出發都未偏離幸福家庭與和諧社會的同心圓。

  當代家庭倫理文化要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許多當代學者都在思考中國傳統家庭倫理文化如何向現代轉換問題,思考這種轉換所面臨的挑戰。有人總結說,近代以來在如何面對傳統家庭倫理文化問題上,大體有三種不同的態度: 一是保守主義,認為不能背離傳統家庭倫理,背離就是忘本。二是改良主義,認為傳統家庭倫理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著消極面, 因此需要去粗取精。三是批判主義,認為應當拋棄傳統家庭倫理,因為它們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同樣,學術界在如何改造中國傳統家庭倫理文化方面,也提出三個關鍵性問題:“以家庭為本”還是“以個人為本”?在市場經濟和契約社會中,應當如何處理公共利益與家庭利益,以及家庭成員內部之間的利益關系?在一個倡導自由民主、平等和公正的社會里,應當如何行“孝道”和盡“夫婦之倫”?

  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作出如下回應:首先每一時代家庭倫理關系實際上都不取決于家庭本身,而取決于家庭所處的社會歷史和文化,取決于家庭成員所具有的社會關系性質。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家庭倫理文化也是社會倫理文化與核心價值觀的反映。家庭說到底是培育社會倫理文化與核心價值觀,以及道德教育的場所。家庭道德教育是青少年社會化的前提,其主要內容也反映出社會和時代對于個體品德的要求。從這一意義上說,在當代家庭倫理文化的構建中,并不存在“以家庭為本”和“以個人為本”之間的二元對立及根本性沖突,因為家庭培養出來的合格“公民”都是服務于社會和家庭的,但這一個體所具有的自由、權利、理性和自主性絕大部分必須通過社會生活,而不是家庭生活來實現。對于傳統的中國家庭倫理文化,我們應當反思和批評的是封閉的、狹隘的父權制和等級制思維模式,把當代社會的自由民主、平等和公正的理念引入到家庭倫理關系的處理之中。

  而就利益關系而言,無論在社會、市場還是家庭生活中,都應當奉行“見得思義”“見利思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德原則,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即便在中國傳統社會,也同樣會遇到公共利益和家庭利益以及個人利益之間的沖突,倫理學存在的意義就在于調節和解決這些沖突。顯然,當代家庭倫理文化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處理義利關系。

  還有便是“孝道”與“夫婦之倫”問題。在當今社會中,人的主體性、自主性,以及平等意識的增強已經使傳統家庭中的父權制和夫權制倫理關系發生巨大的變化,家庭成員在民主與平等中獲得快樂幸福的和諧氛圍業已形成,而亙古不變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愛和照顧,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推己及人、內轉外推的處理人倫關系之道。事實上,儒家留給我們的并不是單向的道德和義務,例如它也要求君主“興萬民之利”,要求“父義母慈”,看到只有父親“寬惠而有禮”, 子女才能“敬愛而致文”。同樣,當代社會的“夫婦之倫”也需要打破以往“男尊女卑”的格局,要求兩個獨立個體之間的互敬和互愛。

  每一個社會和文化都有自己的家庭倫理文化,它不僅無法超越社會的發展,也不能擺脫自身發展和形成的歷史。在一些中國學者強調要以西方現代家庭為圭臬構建當代中國家庭倫理文化時,更有西方學者通過對個人主義價值觀所導致的家庭成員之間親情疏離和冷漠的親身體會,號召西方人學習中國人的“孝道”。由此可見,家是中國人倫理文化之根,因而當代中國人應當盡心盡力地維護和建設小家和大家——祖國,因為她們才是我們快樂幸福的源泉。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肖?。?/p>

上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原 茵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627354&encoding=UTF-8&data=ACgXGgAAAAcAAGqtAAAAAQAh5a625piv5Lit5Zu95Lq65Lym55CG5paH5YyW5LmL5qC5AAAAAAAAAAAAAAAuMCwCFHYZIGW9-sjcloP-xJA8L1dnpRVJAhRm07ZH9QiaISuuPop4AyoI39sdv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627354&encoding=UTF-8&data=ACgXGgAAAAcAAGqtAAAAAQAh5a625piv5Lit5Zu95Lq65Lym55CG5paH5YyW5LmL5qC5AAAAAAAAAAAAAAAuMCwCFFhD2AhbQ2MfhuLOd8SfjXigBvY1AhQ51V7eddHR-mAVh0QOsS9zlOLZdw..&siteid=7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