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戰友,時間過得真快,轉眼53年過去了!53年前的今天,你在執行任務中不幸因公殉職,結束了你那光輝而短暫的22歲的人生歷程。那天,噩耗傳來,我們萬分震驚,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靜靜地躺在那里,臉上仍然綻放著甜美的微笑,可是你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在1962年8月17日下午1點鐘,撫順市各界人民群眾和我們團的廣大官兵在望花區政府禮堂為你隆重舉行了追悼會。追悼會會場中間懸掛著你的巨幅肖像,兩側掛著巨幅挽聯,上聯是“學雷鋒不怕苦不怕難以行動做紀念爭當五好戰士”,下聯是“學雷鋒對敵狠對己和化悲痛為力量共練殺敵本領”。人們無比悲痛,飽含著熱淚,深情地向你鞠躬致意,寄托哀思,做最后的告別,很多人都不忍離去。會后,把你的遺體安放在老共產黨員、撫順市委書記沈越同志專門為老母親準備的棺槨中,安葬在葛布街革命公墓。1964年,撫順市人民政府在清明節前夕鄭重做出決定,把你的墓從葛布街遷往你曾經工作過的汽車連駐地附近、你曾多次為少先隊員講過故事的望花公園(現已改為雷鋒公園)里。那天,我和雷鋒班的6名戰士(班長龐春學、副班長于泉洋、戰士喬安山、杜學紅、魏振賢、劉東明)給你抬棺、護靈。我們站在靈車上向后望去,為你送行的人群密密麻麻,望不到頭。有的人頭上系著白布,有的人戴著黑紗,有的人佩戴著白花,數萬人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邁著沉重的步伐,靜靜的跟著靈車前行……不到17里地的路途,竟然走了兩個多小時。當時我想,什么樣的人才能受到人民這樣的愛戴呢?只有像你這樣心里裝著人民的人!當靈柩抵達望花公園的時候,由于公園內站不下那么多人,只好由各界選出代表參加安葬儀式。人們送來的花圈太多了,公園里放不下,只好放在了公園南門外的大街兩側,排出去很遠很遠。從此,你永遠安息在望花公園里。著名詩人藏克家曾說過:“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活著?!蹦汶m然離開了我們,但你雖死猶生,給你生前所在團,給撫順市人民,給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你永遠活在我們心里!
53年來,你的先進事跡和偉大精神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愛戴,也得到黨和國家歷代領導人高度重視,紛紛題詞、講話,贊譽你的先進事跡,褒獎你的偉大精神,號召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向你學習。偉大的領袖毛主席欣然親筆題寫了“向雷鋒同志學習”七個大字,并諄諄告誡我們:“學雷鋒不是學他哪一兩件先進事跡,也不是學他的某一方面的優點,而是要學他的好思想、好作風、好品德;學習他長期一貫地做好事,而不做壞事;學習他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當然,學雷鋒要實事求是,扎扎實實,講究實效,不搞形式主義。不但普通干部、群眾要學雷鋒,領導干部要帶頭學,才能形成好風氣?!本磹鄣闹芸偫硪灿H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2012年2月,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在人民大會堂為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學雷鋒基金管委會頒發了“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最多的士兵——雷鋒”證書。領導人的題詞是動員令,是號召書,在波濤洶涌、氣貫中華的全國學雷鋒活動中,發揮了巨大的號召力,產生了強大的推動力,有著深遠的歷史影響力。在50多年的時間里,盡管中間受到了一些干擾,但是一直經久不衰,沒有間斷。充分顯示了雷鋒精神的強大生命力,黨和國家領導人題詞的巨大影響力。
53年來,你的戰友們以你為榜樣,爭做雷鋒精神的傳人,做雷鋒精神的種子。你生前所在的運輸連四班已在1963年1月7日被國防部命名為“雷鋒班”的榮譽稱號。第一任班長張興吉,副班長周述明帶領八名戰士從時任沈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上將的手中接過“雷鋒班”錦旗,從此“雷鋒班”的錦旗一直掛在雷鋒班里,大家以你為榜樣,刻苦訓練,精心習武。我自始至終參加了雷鋒班1964年的四次大比武。在參加沈陽軍區大比武后,又于8月參加軍委工程兵在北京舉行的大比武,以高難度的科目和精湛的技術,獲得了一等獎,并受到了葉劍英元帥等領導人的親切接見。50多年雷鋒班的戰士換了一茬又一茬,到現在雷鋒班班長已經是第25任了,每一個雷鋒班班長和戰士都是好樣的,他們無論在部隊,還是到地方,都在默默踐行和傳承著你的偉大精神。在這里,我要告訴你一個非常振奮的消息。你生前一直想念毛主席,又多次在夢中夢見到毛主席,但遺憾的是1962年組織上準備讓你參加國慶觀禮時你卻因公殉職了。但你的夙愿由你的親密戰友、雷鋒班第三任班長于泉洋實現了,他代表你,代表“雷鋒班”在1965年參加了國慶觀禮,見到了偉大領袖毛主席,你一定非常欣慰吧!你所在的運輸連也于2003年3月被沈陽軍區授予“雷鋒連”的光榮稱號。全團官兵也都以你為榜樣,正在爭創“雷鋒團”,他們在抗美援老、西非維和等一系列重大任務過程中表現優異,受到國內外的廣泛贊譽?,F在從我們團轉業、退伍的官兵有23000多人,他們“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在不同的崗位上像你那樣愛崗敬業,許多人都做出了非常優異的成績。和你同年入伍的河南鄧州藉560名官兵在宋清梅(第九任團長)、姚德奇(團政治處主任)的帶領下成立了“編外雷鋒團”,去年被中宣部命名為時代楷模。雷鋒班第四任班長曲建文退伍后在山東棗莊成立了雷鋒研究會,在各個行業組織開展學雷鋒活動,成為了學雷鋒的一面旗幟。2014年8月,由第十一任團長孫承彥等組織發起的雷鋒團退伍官兵學雷鋒聯誼會在撫順成立,成為了退伍官兵學雷鋒新的重要平臺。在2011年12月8日你71歲生日時,以你生前戰友為主體,包括虞仁昌、陳廣生、季增、喬安山等,以及學雷鋒的先進個人,研究雷鋒的學者,學雷鋒成長起來的將軍部長等我們12人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學雷鋒基金管委會、中華雷鋒文化促進會,為推動全國常態化學雷鋒活動,與全國學雷鋒人一道不懈努力,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53年來,全國人民學雷鋒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熱潮。用你的精神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人,涌現了各個時期一大批先進人物和先進集體,他們在各行各業,各個崗位上成為學雷鋒的帶頭人,使得你的精神代代相傳。
以你的名字命名的研究會先后在遼寧省、湖南省、甘肅省、貴州省成立,在很多地級市和大學、企業等單位也成立了相應的學雷鋒社團組織,成為常態化學習、研究、傳承雷鋒精神的重要平臺。遼寧省雷鋒研究會主辦的“中華雷鋒號”微刊團結了眾多雷鋒人,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全國不同規模的雷鋒紀念館、展覽館已達20多個,其中規模較大、資料較全、特色鮮明、影響較深的有撫順雷鋒紀念館,沈陽軍區雷鋒紀念館,湖南長沙雷鋒紀念館,遼陽雷鋒紀念館等,每年接待大批全國各地群眾和外國友人參觀學習。用你的名字命名的學校已達50多所,你生前輔導過的建設街小學和本溪路小學已分別被命名為雷鋒小學和雷鋒中學,你當年輔導過的紅領巾雖然現在已經是爺爺奶奶了,但他們(她)仍然活躍在學雷鋒的第一線。以你的名字命名的雷鋒車隊全國已有70多支,他們已成為全國各地弘揚雷鋒精神的重要窗口。撫順電視臺還首家開播了雷鋒頻道。此外還有雷鋒班組、雷鋒銀行、雷鋒商店、雷鋒醫院、雷鋒列車等在全國星羅棋布,遍地開花。
53年來,在向你學習的過程中,雷鋒精神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即雷鋒文化。雷鋒文化是以你的名字命名,以你的精神為核心,并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的,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的一種文化。以你的先進事跡和精神為題材的電影、話劇、著作、歌曲、書法、工藝美術、文化收藏等文化產品大量涌現,深入人心,被人傳誦,不斷提供給廣大人民群眾弘揚民族精神,傳播正能量的精神食糧,成為人民群眾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更加深刻體會到,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只有弘揚先進的民族文化,才能使我們中華民族日益強大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我還想告訴你,在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更加重視學雷鋒活動。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黨的總書記習近平同志多次對常態化學雷鋒做出重要論述,他指出:“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薄袄卒h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你們要做雷鋒精神的種子,把雷鋒精神廣播在祖國大地上?!蹦愕木褚呀洺蔀橹腥A民族的道德豐碑,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
53年過去了,你的精神已經深深扎根于全國人民心中,你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座道德豐碑,是全國人民永遠學習的楷模。我想把這些告訴你,你一定會受到鼓舞,感到欣慰。
雷鋒,親愛的戰友,我們將會永遠銘記你、懷念你、學習你!
2015年8月15日
點擊圖片看冷寬將軍事跡。
編者注:77歲的老將軍冷寬是雷鋒生前親密戰友,退休后他曾做過好幾次大手術,但他在學雷鋒事業上卻從不停歇。他和幾位平均年齡70歲的老戰友組成一支"老雷字號"宣傳隊。他發起的這支隊伍被網友敬稱為“學雷鋒將軍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