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手記 | 思政課的顏值
曾鑫

  顏值這事,說起來要謹慎,抬的太高,難免浮于表面,誤了正事;而要說的太低,概不重視,卻又常常要出問題。古往今來,這樣的教訓不勝枚舉。周幽王為了紅顏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背上歷史罵名;唐玄宗勵精圖治,盡管博得了開元盛世的美名,但也因一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而令光輝形象大打折扣,可見一味追求顏值,誤國誤民,不是好事。但若對顏值置若罔聞,不顧“人皆有愛美之心”的天性,只講內容,不講“扮相”,恐怕也是成不了的,要不然,孔子也不會發出“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慨了,連孔子這樣的圣人,都難免因顏值而產生偏見,可見顏值問題,讓人糾結,也值得深究。

  最近,一向讓人覺得“不講顏值”的思政課,“扮相”卻意外火了起來。集美大學老師穿龍袍講思政課,引發人們熱議。有人贊其用心,也有人批其套路,且不論誰對誰錯,穿龍袍上課應不應該,有沒有效,作為一名大學老師,看慣了思政課的四平八穩,猛然遇上這么一位不按套路出牌的,卻也感覺新鮮。

  魯迅先生講物以稀為貴的道理,說“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誠然這有物以稀為貴的因素,但我倒更覺得,就當今時代而言,用“物以奇為貴”來解釋更為貼切。不論是系了紅繩的膠菜還是請進溫室的龍舌蘭,事物的本質沒有變,變化的裝扮,新的裝扮帶來更高的顏值,而顏值帶來的則是稀缺的注意力。

  當下,人們對物質的獲得變得更為容易,旅行也更為便捷,人們所能夠擁有的事物和能夠觸及到的世界都在較以往時代成數倍的增加,而不斷在減少的卻是人類所能夠操控的注意力。信息世界對人類的包圍已經成為現實,而注意力卻在不斷的被消解,網絡社會,注意力是硬通貨,區別于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而成為這個時代的核心稀有資源。誰擁有了注意力,就擁有了網絡社會的通關密碼,而失去注意力,則注定要被信息的潮流過濾和淹沒。

  由此,以注意力作為稀缺資源的視角觀之,龍袍思政課就不僅僅是簡單的博人眼球,而是別出心裁的“注意力爭奪”了。就當今的大學校園而言,開放化的辦學理念,國際化的辦學視野,讓青年的思想更加活躍,新事物、新技術、新思想不斷涌入校園,使得青年在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提升之外,也必然的陷入到紛繁復雜的信息洪流中,這就不可避免的要發生信息的選擇和過濾。而這種過濾的過程,其實質就是一個注意力的爭奪過程。如何獲得稀缺注意力資源的青睞,除了內容真材實料,包裝也絕不可忽視,在這個注意力經濟的時代,人們,特別是青年人更在乎的可能是你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方式。

  于是,為了贏得學生這點所剩無幾的注意力,這位老師也是用盡了手段,據他所講,無論是看視頻、qq群互動、微博互動等,上課的效果都很有限,多數情況下還是要敗給手機屏幕,后來才演化到穿龍袍上課,豁出去扮演道光皇帝講近代史。要不是網絡發酵,指不定這位“瘋狂的思政課老師”還會使出什么出人意料的新招呢?可見,大學思政課的課堂上,注意力資源的稀缺已然是事實存在,注意力爭奪的形勢已是到了十分嚴峻的地步。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內容,而是在內容的呈現形式,是呈現形式的老化而削弱了其爭奪青年注意力的資本。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要改變思政課的“扮相”,增強思政課的“顏值”,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將思政課的內容呈現在學生的眼前,把這思想的大餐,做的既真材實料有營養,又美味可口有顏值。唯有此,這教人向上向善的思政課才更有機會從注意力的篩網中順利通關,去流進學生的內心,去滋潤他們的心田。

  

分享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文明網立場。如有轉載,請標明文章來源。
熱度
更多>>
  1. 夢想倘若沒有照進現實
  2. 拜貓為師:從不吃容易的食物
  3. 中國式浪漫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