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民陳先生頗有些焦慮,他的女兒明年就要上學了,對女兒要不要提前加入“幼小銜接”班的學習,陳先生思慮再三,經過權衡,他還是把女兒送進了教育機構開辦的“幼小銜接”班。許多家長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錢上,都曾有過陳先生這樣的焦慮。有專家指出,這種把幼兒置于長期學習困難之中和短時緊張壓力之下的拔苗助長、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損害了幼兒身心和諧成長,并使幼兒對未來學習充滿畏懼。近日,自治區教育廳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進行專項整治,目的就是要扭轉這一愈演愈烈的社會現象。
A 多方發力,專項治理動真格
根據教育部的工作部署,廣西不久前出臺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方案》?!斗桨浮访鞔_了檢查對象:全區范圍內所有公民辦幼兒園(包括附設幼兒班、幼教點、看護點以及未取得辦園許可證的幼兒園)、公民辦小學及涉及幼兒的校外培訓機構。
《方案》提出,對幼兒園教育內容的檢查主要有三點:是否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是否布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是否組織小學內容有關考試測驗。而對小學的檢查內容則有:小學起始年級是否未按國家課標實施“零起點”教學;小學起始年級是否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小學招生入學是否以小學知識測試幼兒;小學招生入學是否以參加有關競賽成績及證書為招生依據。
專項治理的懲罰措施也是相當嚴厲。如對存在“小學化”現象的幼兒園和校外培訓機構,要嚴肅查處,立即糾正,對限時整改不到位的,要責令停止辦學直至整改到位。在各級各類幼兒園評估中,發現“小學化”現象的實行一票否決。小學起始年級未按國家課標實施以及在招生入學中違反相關規定的,要堅決立即糾正,限時整改不到位的,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并納入規范辦學誠信記錄。
今年10月,自治區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營利性民辦學校監督管理實施辦法》,文中再次提到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
相關單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專項治理就是要回歸學前教育的本質。
B 《方案》出臺,家長反響不一
《方案》出臺后,家長反響如何呢?
市民劉女士的兒子在南寧一所公辦幼兒園上小班,她支持專項治理。在她看來,如果大家都不學,家長就不用焦慮了。她認為,幼兒園階段,孩子就應該盡情地玩。劉女士說,她不會強迫孩子去學一些與年齡不相符的內容,這樣會壓制他對事物的興趣?!皩W得太早了,會約束想象力?!?/p>
市民王先生則不這樣認為,小學一年級入學前,他給女兒報了一個”幼小銜接”班,學習漢語拼音等內容,直到現在,女兒學拼音還感覺吃力。在他看來,提前介入小學教育,還是很有必要的。
陸女士的兒子正在上小學五年級,作為過來人,她感觸頗深。上小學前,她也曾給兒子報了一個“幼小銜接”班,6周的時間,花了3600元。上一年級時,與那些上過學前班的同學相比,兒子的差距比較明顯,主要表現在寫字速度慢。因為寫字慢,導致做作業慢、考試答題慢。陸女士說,好在那家培訓機構教學方法正確,兒子沒有養成不良的書寫習慣。到了二年級,兒子與讀過學前班的同學相比,已沒有差距,三年級時,已超過了這些同學,成績靠前。陸女士總結說,沒有提前學無需擔心,最重要的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有專家指出,學前教育應致力于提升兒童的學習品質,而不是讓兒童提前學習小學學業知識。學習品質包括好奇心與興趣、主動性、堅持與注意、創造與發明、反思等。參與性活動,而非“小學化”的靜聽類活動,是培養幼兒學習品質的最好形式。提前學習小學學業知識很容易導致兒童進入小學后學習興趣降低和注意力下降。
C 習慣養成,比掌握知識更重要
幼兒園“小學化”產生的原因何在?為什么一些家長熱衷于把孩子送進教育機構進行拔苗助長式的學習?南寧市民主路小學校長梁建華認為,主要在于家長受“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思想的影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學一些、多學一些。
幼兒園“小學化”的危害不言而喻。梁建華校長指出,幼兒園“小學化”,讓孩子們承受了不該承受的負擔,對視力等造成傷害,此外,犧牲了孩子們童年玩樂的時間,也增加了家長育兒的負擔。
自治區直屬機關第一幼兒園園長林麗說,到了小學,如果課堂上的東西之前學過了,就會給孩子一個誤區,認為學習簡單,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等到了有一定難度和挑戰性的階段,就會感覺學習難,產生學習障礙。
如何打消家長顧慮、轉變家長觀念?林麗告訴記者,她所在的幼兒園提出的口號是:尊重天性,陪伴成長。新生入園的時候,幼兒園會印發由教育部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送給家長,另外,他們會在學前教育宣傳月、親子活動中,向家長傳遞“游戲·點亮快樂童年”的理念。
多年教學經驗,讓梁建華校長觀察發現,小學三年級往往是一個分水嶺,有些孩子學得早、學得多,能夠管到一、二年級,到了三年級要靠自主學習時,就能看出一個孩子的學習能力。
梁建華校長坦言,學校最希望招到這樣的學生:對學習有比較濃厚的興趣;帶著童真進校園,沒有過多地帶著這個年紀不該擁有的東西;對小學充滿好奇、期待;有好的行為習慣。梁校長的一番肺腑之言,也許對家長有參考、指導意義。
“去‘小學化’,要樹立一種正確的學習觀、發展觀。幼小銜接不應該是‘搶跑’,而應該為孩子一生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绷蛀愓f道。(記者 劉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