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十年)貴州:真情奉獻 平凡見精神
發表時間:2012-08-31   來源:人民日報

圖①:山路上的“背篼干部”。李 森攝

圖②:楊朝麗與同學們在一起。

    圖③:楊朝霞在為同學們講解作業。

   圖④:貴陽市區的一個無人報攤。張志紅攝

  圖⑤:貴定縣云霧鎮云霧茶場。吳東俊攝

  行走在山路上的“背篼干部”,為山里群眾背去柴米油鹽,也將惠農政策“背”到山鄉,他們背負民生,篼滿赤誠;

  堅守貧困山鄉里的年輕支教者,為孩子們送去知識,也教他們堅強面對人生。他們用愛與善良、寬容與達觀,點亮孩子們的心靈;

  互助友愛的普通市民,“無人報攤”前誠實買報,免費為他人提供便利服務。平凡生活,因互信互愛而光彩動人。

  10年貴州,這些普通人的故事,蘊涵著“不怕困難、艱苦奮斗、攻堅克難、永不退縮”的貴州精神。它,引領著貴州4000萬人民,在后發趕超道路上務實前行?!       ?/p>

  “背篼干部” 背篼里裝滿民生

  人 物:長順縣敦操鄉“背篼干部”

  34位干部,34只背篼。

  他們是“運輸隊”,背著背篼,為山里群眾背去柴米油鹽。

  他們是“宣傳隊”,背著背篼,將惠農政策“背”到山鄉。

  他們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背篼干部”。

  “背篼干部”所在的地方是長順縣敦操鄉,貴州100個一類貧困鄉鎮之一。這里山窮水少,至今仍有17個村民組未通公路,最遠的村民組距鄉政府來回有8小時以上的山路。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干部們趁著下村工作的時間,從山外幫留守老人、小孩捎帶物資。他們背鹽巴、醬油、洗衣粉等生活物資,也背水泥、瓦片等建材。

  巍峨高山亂石裸露,路跡難辨,有些坡陡得要攀著巖石、拉著藤蔓才能通過,干部們背著幾十斤重的背篼,平均每周要步行上百里山路。這一背,就是十幾年。

  胡榮忠,敦操鄉黨委書記,兩年多來,走遍了全鄉所有村寨。他有本厚厚的日記本,里面記著每天要做的事,小到為村民帶把面條,大到整個鄉的發展規劃,本子換了好幾個,不變的是他為村民服務的熱情。

  梁東元,“背篼干部”之一。為了節約在山路上往返的時間,月工資僅1000余元的他,咬牙拿出積蓄買了一輛摩托車。

  2011年,鄉政府把全鄉3個村劃成3個片區,62個村民組劃分為34個服務點,分配給34位干部,并將每位干部的聯系電話、服務內容等制成公示牌,掛在服務點上,村民可以隨時打電話找到干部。

  身穿統一工作服,背著印有“為人民服務”字樣的紅色背篼,山路上負重行走的“背篼干部”,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梁東元說,穿上這身衣服,背上這個背篼,身上的責任更重了,因為人人都知道了“我們是誰”,人人都在看“我們做事”。

  “背篼干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代名詞,下鄉日記越寫越厚,背篼越背越重,干部和老百姓的關系也越走越近。

  鄉村教師 用愛點亮孩子心靈

  人 物:楊朝霞、楊朝麗 赤水市寶源鄉嚴華小學支教老師

  距赤水市區30多公里山路的寶源鄉,交通不暢,信息閉塞,山里的年輕人都想方設法走出山溝,留在都市??蓷畛?、楊朝麗姐妹卻從城里走進了貧困山鄉。

  2010年,楊朝霞、楊朝麗姐妹倆從遵義師范學院匯川分院畢業,來到寶源鄉嚴華小學支教。

  “剛到嚴華小學時,看見那么艱苦的環境,確實有了想放棄的念頭。組織上也同意為我們調換工作,但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苯忝脗z說,留下來是因為這里的孩子太需要關愛了。

  不足6平方米的房間, 一床,一桌,一柜,這就是姐妹倆的宿舍。學校海拔高,又在山頂,經常供水不足,兩姐妹只能到山下井中提水,手常常磨破皮。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被子經常被淋濕。但姐妹倆仍然毫無怨言地投身到支教工作中,每天,用燦爛的微笑迎接孩子們。

  姐妹倆根據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有的孩子每天上學要走三四個小時的路,沒有帶飯菜,姐妹倆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孩子們。周末,她們還要走上幾十里山路,進行家訪。姐姐楊朝霞懷孕了,從老家遵義帶來的補身子的土雞蛋,成了給學生們的獎品。

  日復一日,學生和家長都與兩姐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楊朝霞清楚地記得,班上有個孩子,把每一次受到獎勵的錢都存起來,舍不得用,要等老師走的時候買一個禮物送給她們。

  學生們質樸的愛溫暖著兩姐妹的心,楊朝麗說:“我們要做的,不是陪他們一起哭泣,而是教導他們如何去堅強生活?!?/p>

  “大山深處美的耕耘者,愛的傳遞者”。在貴州各地,像楊朝霞和楊朝麗一樣選擇堅守大山,為教育事業奉獻青春的教師不勝枚舉。他們默默無聞,像一盞盞明燈,點亮山里孩子的心靈。

  無人報攤 誠信蓄積城市幸福

  人 物:李開能 貴陽市云巖區八鴿巖路“無人報攤”攤主

  貴陽市云巖區八鴿巖路櫻花巷路邊,一個小木架,一個裝錢的塑料盒,兩疊整齊的報紙,塑料盒里1角、5角、1元的零錢散亂地放著,眼看錢快滿出來了,卻不見攤主蹤影。

  “無人報攤”的攤主叫李開能。為了養家糊口,他租下一個門面賣些雜貨和報紙。由于要上班,李開能經常把報攤擺到路邊任由路人拿取,買報人自覺地把錢放入報攤下的盒子里,這一放就是3年。

  每天在這里自己拿錢買份報紙,已經成為附近居民的生活習慣?!捌骄刻炷苜u50份左右,3年來賣報紙的錢幾乎沒有少過?!崩铋_能說。

  “不怕別人拿了報紙不給錢嗎?”

  “這種人有,但很少?!崩铋_能說,3年來,有不給錢就拿走報紙的人,也有用1分硬幣充當1毛錢的。不過,李開能相信,一次、兩次,這些人總會改正。

  “大伙都說我的‘無人報攤’像一張考卷,考的是貴陽人的誠信?!崩铋_能說,“按一天賣50份報紙計算,3年6萬份,6萬人次堅守了誠信?!?/p>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是李開能的口頭禪,他的“無人報攤”也是便民服務點。為了方便大家,他特意在小賣部門口接了一根自來水水管,免費供過往的行人洗洗手、擦擦臉?!爸灰焕速M水就行?!彼麡泛呛堑卣f。

  鄰居們都夸李開能善良、熱心,也紛紛向他看齊。有時,李開能不在,附近的菜販們會幫他賣報;店里如果沒人暫時關門,市民們也會把買報的錢塞進店鋪的門縫里。

  這幾年,像這樣的“無人報攤”不斷涌現在貴陽市街頭,誠實互信成為城市風尚。用李開能的話說:只要全社會都這么互信友愛,這座城市就會讓人感到幸福。(記者 汪志球 黃 嫻)

上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張智萍
分享到: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832997&encoding=UTF-8&data=AAy15QAAAAcAAClFAAAAAQA577yI5pWF5LqLwrfljYHlubTvvInotLXlt57vvJrnnJ_mg4XlpYnnjK4g5bmz5Yeh6KeB57K-56WeAAAAAAAAAAAAAAAvMC0CFQCVdo7o9V-cv-rs_KD6P_JyhseT6QIUa4pfHCMhIzOxqIsiyki3YZ5spRo.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832997&encoding=UTF-8&data=AAy15QAAAAcAAClFAAAAAQA577yI5pWF5LqLwrfljYHlubTvvInotLXlt57vvJrnnJ_mg4XlpYnnjK4g5bmz5Yeh6KeB57K-56WeAAAAAAAAAAAAAAAuMCwCFAgPQbKlTHIrTnFBvgpqlu_rFNYBAhROHhzdCx7pppaTcaGG4-97eBCuWw..&siteid=7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