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寶:心中有人民,真正將人民實惠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要經常問問自己,我們是不是在忙著與黨的根本宗旨毫不相關的事情?有沒有一心一意在為老百姓做事情?”
——習近平
越是在經濟發展關鍵期、社會轉型深水區,越需要喚起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越需要堅守群眾路線這條“執政生命線”。改革縱深期,社會轉型期,我們的經濟實力和財力大大提高,掌握的執政資源大大增加,可以運用的技術手段也大大豐富了,但這不能成為疏遠與群眾聯系、淡化與群眾感情的理由。 >>>詳細
人民的利益放在心
在工作中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且落實到讓人民群眾得到實惠這個問題上。這里講的利益不能簡單等同于只為人民的物質利益。如果完全忽視必不可少的長期細致工作,只靠金錢來聯系群眾,通常只能穩定一時。而應該將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結合好,讓人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詳細
對人民常懷敬畏之心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就是要對群眾常懷敬畏之心,敬畏群眾的需求,敬畏群眾的認識,特別是要敬畏群眾的參與和創造,今天還要敬畏群眾的監督。>>>詳細
保持和人民群眾“不隔心”
沒有在日常工作中密切聯系群眾的作風,群眾路線就實行不下去。光是你相信群眾,群眾不相信你不行,無論你有怎樣好的執政理念,都難成事。
一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做人清廉;二是不搞花架子,做工作務實。這樣才可能真正和人民群眾建立起感情上的聯系,即以平等的態度、相同的立場和群眾打成一片。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