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萬千旅客的出行路——走近2020“最美鐵路人”
發表時間:2021-01-27來源:光明日報

  業精于勤,事成于細;平凡至偉,奮斗最美。

  如今,我國已建成世界第一大高鐵網。在中國鐵路蓬勃發展的背后,有一群腳踏實地、砥礪前行的奮斗者。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業績,以飽滿的熱情奏響時代最美的樂章。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鐵路干部職工努力在建設交通強國中當好先行者,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0年“最美鐵路人”的先進事跡。

  領跑“中國速度” 打造“智慧大腦”

  2020年年末,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引發社會關注。以時速250公里的CR300型復興號動車組成功研發投用為標志,從時速160公里到350公里全系列復興號動車組投入使用,中國高鐵技術持續領跑世界。

  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公司機車車輛研究所研究員張波是復興號的締造者之一。2012年年底,中國標準動車組研制工作啟動。張波擔任復興號總體技術及核心系統研發項目團隊牽頭人。

  研發復興號,首要就是研究總體技術條件。張波回憶,當時至少有807項關鍵技術的運用條件、基本性能等要素需要通盤考慮。為了完成這項艱巨任務,他帶領團隊深入多個鐵路局調研,僅專項研討會就召開了100多次,技術資料摞起來有1人多高,終于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完成了中國標準動車組的設計藍圖?!皬团d號在我們這一代鐵路科技工作者手中誕生,這是我一生的榮耀?!睆埐ㄕf。

  按時自動開車、區間自動運行、到站自動停車……很多人為京張高鐵的自動駕駛技術驚嘆,列車自動駕駛背后,陳志強這個“最強大腦”發揮了重要作用。陳志強是中國通號研究設計院集團安全控制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有高鐵列車“大腦”和“中樞神經”之稱的列控系統正是陳志強與科研人員創造的尖端成果。

  2007年,為了擺脫國外少數幾個國家對高鐵列控技術的壟斷,實現列控系統“中國造”,陳志強與團隊在瑞典進行了一年多的科研攻關。他們每天通宵達旦研究方案,完成了100多萬行各類代碼編寫,終于研發出具有中國自主品牌、適應中國高鐵發展需要的C3系統,從此,中國高鐵列控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際鐵路開通運營。雄安站作為雄安新區首個大型交通基礎設施,一經投用就受到社會各界點贊。很多人不會想到,建設這座智能車站的是一位身材纖瘦的女將,她就是中國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雄安站項目部總工程師吳亞東。

  從來到雄安的第一天,吳亞東就在迎接挑戰。兩年工期要建設一座面積相當于6個北京站的站房。為了高質量建設雄安站,追上因疫情耽誤的工程進度,吳亞東和同事與時間賽跑,共同破解施工難題,最終工期節約56天,創造了鐵路建設的“雄安速度”。

  目標就是養護線路零誤差

  如果說高鐵體現了中國發展的速度,那么“慢火車”傳遞的則是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溫度。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5633/5634次列車長阿西阿呷就是這份溫度的守護者。

  阿西阿呷值乘的“慢火車”從四川普雄鎮開往攀枝花南,穿越國家重點扶貧地區涼山彝族自治州,最低票價為2元。阿西阿呷和同事們精心改造車廂,將“慢火車”建成流動的農貿市場。值乘25年,阿西阿呷以“一輩子一趟車”的真情守護著承載大涼山鄉親希望的“慢火車”,守護著萬千旅客的出行路。

  自然環境更為惡劣的青藏鐵路沿線唐古拉區段,高寒缺氧、常年風雪,極端氣溫能達到零下40攝氏度,被稱為離天空最近的“生命禁區”。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格爾木工務段望昆線路養護車間黨支部書記于本蕃就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里堅守了12年。

  據了解,于本蕃每天徒步巡檢線路至少10公里,巡檢時間超過8個小時,每走100米,他就要單膝跪在鋼軌上,俯下身子檢查軌道平順度,目標就是養護線路零誤差。

  夏天防水患,冬天防凍害,春秋防火災。于本蕃在青藏鐵路唐古拉山和昆侖山經歷過無數次的雨、雪、冰雹輪番襲擊,始終堅守在安全生產第一線。

  作為我國最繁忙的火車站之一,上海虹橋站處于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中心,與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客運汽車站相連。在這個高鐵大站里,鐵警周榮亮是個“名人”。2018年,周榮亮被調入虹橋站公安派出所主抓治安工作,他立志打掉那些擾亂車站秩序的不法分子。

  “你守在這里,我們根本干不下去?!边@是一名曾混跡于上海虹橋站販賣偽劣商品的小商販對周榮亮說的話。在周榮亮的帶領下,虹橋站報警數下降了80%,日均不足5起。

  為病患搭建“生命線”,為車站編織嚴密“防護網”。從警16年,周榮亮在車站建立義警巡邏隊力量,創辦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室,真正做到了服務不缺位、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技術助力發展 扶貧彰顯作為

  2012年以前,位于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曾被貼上“高鐵禁區”標簽。邢云堂是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三棵樹機務段動車組司機,也是黑龍江省第一代高鐵司機。面對高鐵運行中積雪附著在鋼軌上易造成車輪空轉、牽引力丟失等問題,在沒有成形經驗借鑒的情況下,邢云堂積極探索創新,采取“回手柄”減少50%牽引力和“比例制動”方式控車,破解了高寒禁區駕駛高鐵的難題。

  從時速80公里的貨車到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動車組,邢云堂駕駛過的車型不下10種。他的火車駕齡有26年,安全行駛400余萬公里。他主編的駕駛教材成為高寒高鐵司機的必讀書目,多年來他為高鐵司機授課超過1000課時。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西車輛段輪軸檢修工劉曉燕雖然只有25歲,但3年前她就已經成為全路第一的技術“大拿”。為掌握轉動軸承的力度,確保檢測的精度,劉曉燕連著1個多月端水盆訓練臂力;為熟悉軸承結構,把握故障規律,她記下245頁軸承缺陷圖譜;為做好中歐班列日常檢修,她在1個月內弄通了265頁說明書,掌握了新設備的操作方法,提高了檢修效率。

  2018年,在鐵路車輛專業貨車檢修崗位職業技能競賽中,劉曉燕沉著應對、穩定發揮,取得軸承一般檢修第一名的好成績,22歲就獲得了“全路技術能手稱號”。

  在自然條件艱苦的重點貧困地區,鐵路人也在堅守。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駐村工作隊駐村書記亞庫甫·阿沙木都,駐守在新疆和田的貧困村,從宿舍到田間地頭,從鐵路職工變身莊稼漢。駐村6年,他帶領兩個村、幾百戶村民摘掉了貧困帽。

  2020年,鐵路定點幫扶的和田縣1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亞庫甫正是鐵路駐村扶貧干部的好榜樣。有人說,亞庫甫把心“種”在了這片他奮斗過的地方,讓鐵路精準扶貧工作在邊疆小村結出了最甜最美的果實。

  抗擊疫情、保衛運輸戰場上的“頭雁”

  2020年1月23日,武漢站因新冠肺炎疫情關閉離漢通道。

  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武漢多地實行交通管制,運量大、速度快、人員接觸少的鐵路運輸成為防疫人員和物資的“綠色通道”。在關鍵時期,由33名同志組成的武漢站“頭雁”黨團員突擊隊勇挑重擔、沖鋒在前,在風險最大、任務最緊的地方勇敢戰斗,成為轉運物資和服務醫護人員的“紐帶”。

  從雨雪紛飛到春暖花開,奮戰不息的76個日夜里,“頭雁”黨團員突擊隊圓滿完成1萬多名醫護人員、3萬余箱防疫物資的轉運任務。在抗擊疫情、保衛運輸的戰場上,他們無愧“頭雁”之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鐵路貨運量同樣受到一定影響,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青島西車務段董家口南站副站長孟照林緊緊抓住部分客車停運的“窗口期”加大貨運組織力度,主動化危為機穩貨補客。

  那段時間,孟照林曾連續守在車站1個多月,打通了運輸“堵點”,為企業復工復產解了燃眉之急。數據顯示,孟照林所在的董家口南站2020年貨物發送量達1900多萬噸,比上年翻了一番,實現運輸收入14億元?!懊险樟质健钡拿β党蔀殍F路貨運逆勢飄紅的生動寫照。(記者 訾謙)

責任編輯:朱 麗晨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