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歌社 | 古梅山遺音的當代詠唱
發表時間:2021-11-10來源:中國音樂學院青年媒體
    新化山歌
       千年以前,崇尚巫覡之風的梅山文化在湖南省中部孕育而生。梅山人用歌聲執行巫儀、溝通人神,為民間流傳使用的各種音樂賦予了獨特的梅山文化底蘊,而新化山歌是目前梅山歌謠遺留中最成體系的音樂形式,它不但將梅山的上古巫風承襲了下來,還與當地的鄉俗緊密結合,這些古老遺響的當代詠唱為世人展現出古梅山地區人們生活風貌的歷史長卷。
  2021年10月21日,中國音樂學院?!靶律礁枭纭毖埖絿壹壏俏镔|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新化山歌的當代傳承人鄒榮先、陳福云和譚文輝三位老師,他們共同為我校師生示范展示、現場教唱了被譽為“古梅山遺音”的新化山歌。
  
  指導教師張天彤教授開場針對新化山歌所處地理環境及人文風貌做了如下介紹:
  梅山文化就是蚩尤文化。蚩尤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杰出人物,他是與黃帝、炎帝同時代的部落首領、民族領袖。作為中華三始祖之一,蚩尤重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在中華文明史上做出過巨大貢獻。梅山一帶最早是蚩尤部下所在地,如今的新化和安化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區域。學界普遍認為,蚩尤文化是上古時期農耕文化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精髓,以蚩尤文化為重要內容的中華始祖文化也是華夏民族最具凝聚力的尋根文化。如今的新化不但是中國梅山文化藝術之鄉、中國蚩尤故里文化之鄉,還是中國山歌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
  
  在談到新化山歌這個話題,張天彤老師介紹說:學界普遍認為新化山歌起源于公元前3世紀以前的先秦,盛興于7至13世紀(唐宋),流行于14至19世紀(明清)。山歌是先民們在莽莽蒼蒼的大山與田間地頭之中,用來表達、抒發自己內心思緒和傳遞情感信息的重要手段,這也是新化山歌的雛形。處于古梅山文化核心區域的新化山歌是漢、瑤、苗、侗、土家等多民族長期共居交融的文化產物。作為多山地區流行的口頭音樂藝術形式,新化山歌擁有高腔、平腔、花腔、彈腔、波羅腔、滾板腔并配以鑼鼓等多樣態演唱形態。
  新化山歌以其原始古樸、高亢深遠又極富梅山文化地域特色而聞名遐邇,是巫儺文化與中原文化等多種文化通過交織碰撞、融合發展而成的。它全面而生動地反映了梅山地區的民俗和文化傳統,也是當代研究和了解湖湘文化及梅山文化的重要依據。2008年6月7日,湖南省婁底市申報的新化山歌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化民歌浩翰如煙海,數不清、計不盡。自古就傳說“龍漢年間興歌會,子午年間修歌廳。歌書三千又七百,歌有八萬七千零。紅黃蘭白傳后世,黃本情歌打頭行?!卑凑疹}材來分,新化山歌可分為情歌(又叫淘情歌)、農耕歌、宗教禮儀(佛教、道教、儒教、巫教)、梅山酒歌、兒歌,以及包括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產生的大量帶有紅色記憶歌曲在內的時政歌曲。
  
  當天的課堂上,首先由陳福云老師和譚文輝老師合作為大家帶來了男女聲對唱《嬌蓮愛我我愛她》。
  示范演唱過后,鄒榮先老師為大家解釋說“姣蓮”即新化當地對漂亮、聰明、能干的年輕女性的稱呼,這首表現青年男女互相愛慕的情歌熱情奔放,調性色彩豐富。
  鄒榮先老師幾十年如一日挖掘、整理和研究新化山歌,他曾經主持了《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湖南卷)中新化山歌的收集、整理和編纂工作,并改編了大量的新化山歌,在傳承新化山歌、培養年輕人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被當地人贊譽為“山歌皇后”的陳福云老師師從鄒榮先老師已經有三十年了,她現在是新化藝術學校的教師,專門從事新化山歌的教學和管理,同時,也時常受邀參加省內外各種大型演出活動,孜孜不倦地傳承、傳播新化山歌,還曾經受邀擔任中國原創歌劇《英雄》的山歌主唱。
  鑒于新化方言的發音難度較高,課堂上正式學唱之前,張天彤老師請陳福云老師用方言先朗讀唱詞,讓同學們對新化方言先有感性認知后再去學唱。鄒榮先老師反復強調:“學唱新化山歌只能用當地的方言唱,當地老百姓認同的 ‘合轍押韻’指的是用新化方言唱出的合轍押韻,如果用普通話唱就失去了新化山歌應有的韻味?!苯坛^程中,兩位老師還反復強調每一個樂句的第一個字要唱得特別重,以體現當地人的潑辣直率性格。鄒榮先老師還就每一句的裝飾音使用和顫音的演唱技巧進行細致輔導。隨后,陳福云老師還逐句教唱了幽默詼諧的《鬧五更》。
  這首歌曲講述的是碧玉年華的懵懂少女想念自己的情郎哥哥,用青蛙的叫聲做借口,來掩飾令自己無法入眠的思念所帶來的煩惱。這首歌雖然曲調短小,但內涵豐富,其中有連有斷,吐字有輕有重,發聲有虛有實,咬字有強有弱,這些細微的變化濃重渲染了歌中少女的煩躁心情。
  為了提高同學們學唱民歌的能力,張天彤老師特別在課堂上安排特邀嘉賓進行口傳心授的環節。來自安化縣的新化山歌傳承人譚文輝老師是陳福云老師收的徒弟,他為大家現場教唱了《打漁歌》。譚老師提供唱詞,旋律脫口而出,同學們逐句學唱,沒一會兒功夫就都學會了,譚文輝老師對我校學生的學習能力大加贊賞。同學們也在不斷總結脫離對文本曲譜唱詞的依賴去學唱民歌,這一學習方式的有效性對自身學習能力的提高所帶來的啟示。
  當天的課堂上,鄒榮先、陳福云、譚文輝三位特邀嘉賓還為我校師生現場示范演唱了有較大難度的《神仙下凡實難猜》《綠鳥崽》《唱歌容易起歌難》和《波羅山歌》。他們的示范演唱,不但展示了較高的演唱技巧,還體現在調式調性變化后對音高的精準把握,以及運用方言結合旋律相得益彰的演唱韻味兒的把握等方面,博得了在場師生的陣陣掌聲與叫好聲。
  
  張天彤老師對當天的課堂進行了總結。張老師說,通過對新化山歌的學習,可以總結為四個字——“韻味十足”。韻味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運用新化方言;第二,是語氣的體現,即咬字的輕重緩急;第三,注重旋律進行中的節奏變化,即附點的出現;第四,特殊唱法的運用,如顫音(又叫喉波音);第五,調式調性的變化引起演唱情緒的變化等。最后,張天彤老師還歸納了鄒榮先老師開篇的一席話就當天的課堂進行總結:唱新化山歌,無論唱的是憂愁的、悲苦的歌,還是唱高興的、歡快的歌,都是心聲的表達,是世界觀的表達,是歌者內心一切美好愿望的表達。
  課堂之余,張天彤老師還帶領部分學生對三位嘉賓老師進行了較為深入的采訪。
  
  新化山歌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音樂復雜且文化底蘊深奧。古梅山文化的遺音在當代的詠唱,無疑為同學們打開了探索新知的又一扇窗。  
責任編輯:王 泓凱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6232675&encoding=UTF-8&data=AF8aYwAAAAcAAMqbAAAAAQAt5paw5bGx5q2M56S-IHwg5Y-k5qKF5bGx6YGX6Z-z55qE5b2T5Luj5ZKP5ZSxAAAAAAAAAAAAAAAvMC0CFQCUcRZ4RvdNpMZ1Pp0170Eosk5RPgIUSSmBeTdDbIV-iXnZc7AmLawxUxk.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6232675&encoding=UTF-8&data=AF8aYwAAAAcAAMqbAAAAAQAt5paw5bGx5q2M56S-IHwg5Y-k5qKF5bGx6YGX6Z-z55qE5b2T5Luj5ZKP5ZSxAAAAAAAAAAAAAAAuMCwCFGA5p5gYYklHE_7ajYLqn-Jz9ZHdAhRgwSmYgQ2bez7QacMnouZuchM2aw..&siteid=7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