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草原民歌,講森林故事
——“新山歌社”
之呼倫貝爾民歌專場
“興民歌之風,揚民歌之韻?!?2月2日,鄂溫克族敘事民歌內蒙古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著名鄂溫克族女高音歌唱家——中央民族大學烏日娜教授應邀來到中國音樂學院“新山歌社”課堂上,與現場和線上的同學們一起分享了呼倫貝爾民歌的藝術魅力。
指導教師張天彤教授著眼于呼倫貝爾的地理環境、自然資源與人文生態對呼倫貝爾地區做了概覽式介紹。通過張天彤老師的介紹使在場的同學們了解到,面積占中國總面積四十分之一的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以“世界上最好的草原”而著稱。呼倫貝爾又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是眾多古代文明重要的發源地,其境內分布有茂密的森林、遼闊的草原、美麗的湖泊和潺潺的河流,自然資源極為豐富,是北方眾多游牧民族的主要發祥地。除漢族外,呼倫貝爾地區共有41個少數民族,其中以蒙古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和俄羅斯族為主要民族。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呼倫貝爾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民歌體裁形式,也造就了呼倫貝爾人得天獨厚的嗓音條件。
隨后,張天彤老師向大家隆重了介紹了特邀嘉賓烏日娜老師。烏日娜老師是土生土長的呼倫貝爾人,1980年在當時的呼盟藝校跟隨民間藝人巴達瑪老師學習長調,后考入中央民大,跟隨糜若如老師學習聲樂演唱,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現任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聲歌系黨支部書記兼系主任,碩士生導師。除了具有音樂方面的過人天分,烏日娜老師還具有極高的語言天分,這使她在藝術上的成就熠熠生輝,能夠游刃有余的駕馭不同民族的音樂作品。她的嗓音高清明亮、淳樸自然,有著濃郁的呼倫貝爾地方風格氣息,擅長演唱呼倫貝爾地區多個少數民族的民歌,尤其以演唱巴爾虎蒙古族民歌特色唱腔“諾古拉”而著稱。此外,烏日娜老師還經常應邀走進各大高校課堂教唱民歌、舉辦講座,擔負著鄂溫克族民歌傳承與傳播的歷史使命。
當天的課堂上,烏日娜老師共教授了《遼闊的草原》(巴爾虎蒙古族民歌)、《東泉》(鄂溫克族民歌)、《鄂呼蘭德呼蘭》(鄂倫春族民歌)、《忠實的心想念你》(達斡爾族民歌)4首呼倫貝爾民歌。在張老師的建議下,烏日娜老師先用蒙古語演示了《遼闊的草原》唱詞,在示范演唱這首歌之后開始逐句教唱。據烏日娜老師介紹,《遼闊的草原》是一首巴爾虎長調民歌,1955年,著名巴爾虎長調大師寶音德力格爾老師在波蘭華沙舉辦的第5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演唱此曲一舉獲得金獎。從此,這首歌曲在內蒙古地區廣泛流傳開來。
在教唱過程中,烏日娜老師還為同學們講解了關于巴爾虎長調的一些常識。巴爾虎長調最常見的是兩句體結構的小型長調,“諾古拉”的蒙語意思為折疊音,是蒙古族長調特有的歌唱方法?!爸Z古拉”根據其發聲部位大致可以分為額如諾古拉(下顎諾古拉)、膛耐諾古拉(上顎諾古拉)、浩來諾古拉(喉音諾古拉)、哈木爾諾古拉(鼻音諾古拉)和策吉諾古拉(胸腔諾古拉)等。在張天彤老師的建議下,烏日娜老師逐字逐句細致地教授了蒙語歌詞發音。在教唱過程中,烏日娜老師還結合《遼闊的草原》具體樂句細致講解了運用上顎演唱“諾古拉”的發聲方法與特殊技巧,這激起了現場同學們學唱長調的熱情。
隨后,烏日娜老師教唱了鄂溫克族民歌《東泉》、鄂倫春族民歌《鄂呼蘭德呼蘭》、達斡爾族民歌《忠實的心想念你》。在教學過程中,烏日娜老師與張天彤老師在臺上攜手共舞,示范鄂倫春族、達斡爾族民間傳統舞蹈的舞步動作,帶動現場的學生們一同感受來自呼倫貝爾少數民族音樂中的節奏韻律,讓同學們在想象的場景中共同體驗呼倫貝爾地區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活。
教唱環節過后,在張天彤老師的鼓勵下,同學們踴躍上臺做匯報演唱。由我校少數民族骨干計劃招收的幾位蒙古族同學紛紛上臺匯報演唱了《遼闊的草原》。這些學生有的來自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珠穆沁旗,有的來自赤峰市巴林右旗,還有的來自興安盟扎賚特旗,他們用帶著自己家鄉長調的印記學唱并匯報了當天的學習,受到了烏日娜老師的充分肯定,同時還幫助大家分析了內蒙古不同地區長調的風格特點,使同學們大開眼界。期間,張天彤老師還特別邀請了在蒙古國學習長調演唱并獲得碩士學位的都蘭老師現場示范了蒙古國長調《金戈壁的小馬駒》,掀起了現場的一個小高潮,讓現場的同學們直觀地體會到人類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經過當天上午和晚上兩個單元五個多小時的教學、講解、匯報,張天彤老師最后做了總結。她感慨地說:“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烏日娜老師帶領我們走進既陌生又熟悉、既遙遠又親近、既渴盼又熱望的呼倫貝爾?!睆埨蠋煂斕斓拿窀鑼W習總結為三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是“音樂旅行”。一曲《遼闊的草原》仿佛讓同學們置身在遼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感受那草原的風土和人情;第二個關鍵詞是“形態多樣”。呼倫貝爾地區的蒙古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人民緊密生活在一起,生產勞作方式鮮明的體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間的肝膽相照,卻又形成了自具特色的音樂文化樣態;第三個關鍵詞是“風格多元”。通過來自自治區內不同地區的蒙古族同學們演唱同一首長調,通過對內蒙古和蒙古國長調演唱風格的欣賞與對比,通過同學們學唱感受呼倫貝爾地區不同民族的民歌,使得同學們真切體會了人類音樂文化的多元風格。張天彤老師最后與同學們分享心得:“在美學觀念上一定要建立多元思維,在文化觀念上要尊重異文化,要欣賞人類的多元創造,要保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