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歌】張天彤與新山歌社:錫伯族民歌
發表時間:2020-09-02來源:幸會音樂微信公號
  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是偉大的,而其構成中的每個民族也都是偉大的。在漫漫人類歷史長河中,這些民族都在以不同的存在方式、不凡的成長足跡、不尋常的發展經歷來彰顯著“偉大”的意義,譜寫著中華文明的歷史篇章。錫伯族亦是如此。
張天彤介紹錫伯族
  錫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在民族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能征戰、善騎射的民族特性。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朝廷征調部分錫伯族軍民西遷至新疆戍邊屯墾,形成了今天19余萬人口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以及東北三省等地的分布格局,其中,遼寧沈陽及周邊地區人口約13萬余人,新疆察布查爾縣人口約2萬余人。
  相傳錫伯族原本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與現在從滿文接受過來的語言文字不同,錫伯族語言文字于何時失傳已無從考證。自清初以后,錫伯族和滿族的聯系日益頻繁,滿族的語言文字逐漸為錫伯族接受,并演變為當代錫伯族語言和文字。錫伯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
  錫伯族的西遷,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件,其意義有別于民族大遷徙,是為了祖國的統一、邊疆的穩定而跨馬戎邊、卸鞍屯墾的壯舉。同時,錫伯族的西遷,使滿族文字和語言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并在此基礎上又加以發展和創新,為當代研究和解讀清代歷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今天,生活在東北地區的錫伯族已經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字,風俗習慣也趨于淡化。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守住了家園,從未放棄對自己民族身份的認同。而生活在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不足3萬人口的錫伯族,雖然離開故土已經有兩個多世紀,在中亞眾多民族文化交匯之地,卻奇跡般地保留了自己的語言文字以及傳統習俗,并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接受著周邊民族的文化和現代文明,在保留本我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成為中華文化多元共存百花園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責任編輯:高晟寒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884296&encoding=UTF-8&data=AFnJiAAAAAcAAMqbAAAAAQA844CQ5a625Lmh55qE5q2M44CR5byg5aSp5b2k5LiO5paw5bGx5q2M56S-77ya6ZSh5Lyv5peP5rCR5q2MAAAAAAAAAAAAAAAuMCwCFDXy5ibU83gfjc_lIu7axx_FlL7bAhQsQya3vXrjO3rrpVeq_rJnmt6UYQ..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5884296&encoding=UTF-8&data=AFnJiAAAAAcAAMqbAAAAAQA844CQ5a625Lmh55qE5q2M44CR5byg5aSp5b2k5LiO5paw5bGx5q2M56S-77ya6ZSh5Lyv5peP5rCR5q2MAAAAAAAAAAAAAAAvMC0CFQCDnoOK-PtPQ2X2-1pfy89YbvJoqQIUDtTT4hUwULE7hh9wqOegDZY-ZbI.&siteid=7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