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也能“看”電影?沒錯,無障礙電影,就是通過在電影無對話處增加現場講說,能夠讓盲人通過聽覺完整地“看”電影。
這是一種讓盲人享受平常人的電影娛樂的方式,也是一件帶給盲人很多平凡快樂的事情。
無障礙電影的解說員無疑是這場特殊電影中最重要的一環。他們負責撰寫電影中無對白處的解說,一部兩小時的電影可能需要萬字或者更多;在播放電影的途中,他們需要一手舉話筒,一手拿解說,在規定的時間內富有感情地朗讀出來,速度須與電影時間條相匹配……
浙江省桐廬縣一位名叫吳素環的大姐,是桐廬無障礙電影的第一位解說人。事實上,她也是一位有漸行性肌營養不良癥的患者,坐著輪椅去給盲人做無障礙電影講解,是她已經堅持了四年的日常。
一部電影要看10多遍才開始寫解說詞
一天用掉一支筆芯,她一個月完成一部萬字解說
坐在電影院第一排,左手握著講解詞,右手高舉話筒,眼睛盯著屏幕。講解員吳素環不慌不忙,語速或快或慢,閉上眼睛聽能讓人身臨其境。
現在如此從容講解的一幕,是吳素環花了四年努力才達到的。
2015年,那時候吳素環剛剛成為無障礙電影解說員。從未接觸過這一行的她,接手的第一部電影就是厚重歷史題材《1942》。
那一年的盛夏,吳素環坐在輪椅上百度1942年的蝗災、1942年的戰爭相關背景資料,了解這段歷史之后重復觀影,一直看了十多遍才開始著手寫解說詞。
解說詞按電影時間條開始卡,比如00:04:37秒開始了無聲畫面,解說詞寫這幾個無聲電影鏡頭表達的含義,語言須概括準確生動。
“天黑時候,莊院大門一響,一個人提著燈籠走進倉院。他的背影穿過一條墻泥脫落露出青磚的過道?!?/p>
這是吳素環撰寫的電影《1942》解說詞其中的一句話。她說,用了墻泥脫落這個詞,代表莊院歷史久遠?!扒啻u,意味著莊主家很有錢,普通農民是用不起磚的?!?/p>
合情合理又通俗易懂的語言使用一度是讓吳素環最頭疼的事情,找不到老師,她網絡自學尋找靈感。
“領頭的人扛著大刀,一搖三晃,帶領著許多扛著各種農具的農民聚在寨墻下?!?/p>
吳素環在解釋為何要選用“一搖三晃”這個解說詞時,她猛地挺起胸膛,搖晃上身,“你看,土匪走路就是這樣趾高氣揚,晃來晃去的?!毙蜗笄也粫婊?。
“老東家只好吩咐下人切豬肉、切蘿卜、揉面蒸窩窩頭,院子里支起三四口大鍋?!?/p>
在解說詞中,吳素環常精確到每一個食物具體是什么,不會統一說切菜煮飯。吳素環笑著說,因為在只有聽覺得世界里,解說員說得越具象,“盲人們會感覺就像真的吃到了一樣?!?/p>
慢慢地,吳素環掌握了一些訣竅,她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一天能用掉一只筆芯,三天換一個本子。吃飯都是老公端到我桌前,解說詞整整寫了一個月。等到寫完時發現臀部上都捂出了痱子?!?/p>
吳素環的最終版《1942》手寫解說稿,從最初的劇情梗概,直到電影最后的字幕,洋洋灑灑整整50多頁紙一萬多字。上面黑色、藍色筆跡交叉,一張紙黏著又一張紙,多處是修改痕跡。
解說詞寫完之后,吳素環讓老公閉著眼睛聽十幾遍才定稿。語速越快代表劇情越緊張,最快時吳素環一口氣念完近2分鐘的解說詞。同時,整場解說時話不能太密,吳素環會特意留下空白時間讓盲人思考。
她曾經需要花50元找人背下樓
當年愿望是想要曬一曬冬天的太陽
撇開無障礙解說員的身份,吳素環是一個67歲總是樂呵呵的大姐。大家一點都看不出,曾經的吳素環是一個不那么自信的女人。
她的不自信來源于跟隨了她一輩子的病。
吳素環幼時跟隨父母從東北來到桐廬,兄弟姐妹一共5個,小時候的吳素環和手足們就很不一樣,她常常摔跤,走不了太長的路。
15歲正值花季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吳素環站不起來了,醫生診斷是漸行性肌營養不良,肌肉沒有力氣,大風一刮就能吹倒。從那時起,吳素環不再出去玩耍打鬧,大部分時間她選擇一個人待在家里。
吳素環27歲時,她順利地戀愛結婚了。老公陳先生心疼她,常騎著自行車馱著吳素環出外溜達,若有樓梯,陳先生就背著吳素環上上下下,病癥沒阻擋兩個人甜蜜的小日子。
然而,在吳素環40歲的那一年里,病情惡化了,她的雙腿再也不能行走,只能困于家中。
“老公的身體也不好了,體力不容許他背我上下樓,我就只能一個人呆在家里面。我們家住3樓,朝北,冬天很冷,每次看到太陽特別想出去曬一曬,可自己沒法下樓。一年中下樓的機會,只有在發生重大事情的時候,我們花50塊請人力車夫背我下樓,我從來沒有為了滿足自己曬太陽的心愿而下過樓?!?/p>
吳素環以為,自己這樣幾乎足不出戶的日子,要過上一輩子。
困于房間的命運終止,轉折在2013年。那一年吳素環的姐姐病重,吳素環特別想去多看看姐姐,于是花了8000塊買了一臺可以上下樓梯的輪椅,才開始走出房間,重新認識這個呆了一輩子的城市。
但吳素環的誠心最后也沒有留住姐姐。葬禮過后,吳素環落寞悲傷地說:“我們家只剩下我一個人在世上了?!?/p>
她最開心是有了被需要的感覺
希望讓更多的盲人看上無障礙電影
2015年,桐廬扶手文化助殘公益服務中心聯系上了吳素環,那時候的吳素環很少出門,最愛在家中寫寫詩、隨筆。
詩中描寫的多是自己的病、自己和丈夫的多年感情、生活小事的隨想。
“你如同一個沉重的包裹,深深地壓在家庭的陰影里,看見樓梯你望而卻步,步履蹣跚像搖擺的鴨子,嚴寒的冬天你像一條僵蠶,蜷縮著等候春的消息?!?/p>
“天空漸漸暗下來,鳥兒紛紛的回到樹林,當太陽完全被月亮擋住的時候,天地昏暗一片寧靜,那一刻,所有的街燈綻放光芒,江岸如一條巨龍宛然閃爍?!?/p>
……
桐廬扶手文化助殘公益服務中心隊長江濤發現了吳素環平日里寫的詩,他說,正是詩中的才華讓他堅定選擇了吳素環。
“我們桐廬扶手文化助殘公益服務中心目的就是幫助殘疾人讓他們融入社會,我家訪中了解了吳素環多年的生活,知道她永遠是呆在房間中寫寫詩,身體阻礙了她的心。我很心疼她,加入志愿者是一個讓她和社會再接觸的機會,我知道我沒有選錯人?!苯瓭f。
就這樣,一直蝸居在家中的吳素環,成了桐廬第一位無障礙電影的解說人。
吳素環坐著輪椅,她的丈夫老陳在背后推著她去解說。只要電影結束后盲人們覺得滿意,吳素環就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這些年,為了無障礙電影,我跟著志愿隊去安吉、湖州等很多地方。以前感覺自己和社會是脫節的,現在通過無障礙電影,我能清晰地感覺自己被人需要,這種感覺真好?!?/p>
現在,吳素環正在寫一部名叫《可可西里》的無障礙電影解說詞,她又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仔細琢磨詞句。雖然身體很辛苦,“但只要能讓更多人看到無障礙電影,關心無障礙電影就滿足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