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諸暨:把握“楓橋經驗”新內涵 譜寫基層治理新篇章
發表時間:2018-11-05來源:浙江日報

2017年5月28日草塔鎮上下文村文化禮堂開展國遺抖獅表演

  優美整潔的生活環境,熱情淳樸的民風鄉俗,和睦融洽的鄰里關系……走在諸暨的大街小巷上,這座因“楓橋經驗”而聞名的城市,處處彰顯出和諧的氣氛和發展活力。五十多年前,諸暨創造了聞名全國的“楓橋經驗”: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進入新時期,走向“社會治理”的“楓橋經驗”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時光如白駒過隙。這50多年來,“楓橋經驗”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的內涵不變,但方法不斷在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全國“楓橋經驗”的發源地,諸暨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重要指示,發揚優良傳統,以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三治融合”共建共享、為民服務百姓有感為內容,不斷豐富和拓展“楓橋經驗”新內涵,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努力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建設“平安中國”示范區。

  截至目前,諸暨市已捧得全省首批“平安金鼎”,并連續13年被評為浙江省“平安縣市”,百姓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保持在96%以上。

  牢牢抓住基層組織力的“牛鼻子”

  近年來,諸暨市堅持扛好“楓橋經驗”旗幟不動搖,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大力實施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能力引領、發展引領、服務引領“五大引領”工程,構建起了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的現代化基層治理體系,為堅持發展“楓橋經驗”注入了新的內涵。

  組織興,則諸暨興;組織強,則諸暨強。歷史顯示告訴我們,基層組織與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民生改善同頻共振、相得益彰,演繹了諸暨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壯麗篇章,提升了諸暨人的影響力,推動了諸暨的跨越發展。

  諸暨大唐襪藝小鎮是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三年來,2.96平方公里集聚了518家襪企,2017年實現年產值92億元,而大唐鎮更有3000多家各類襪企遍地開花。然而,在經濟上行壓力加大的大背景下,如何引導企業抓治理促轉型,是擺在大唐鎮黨委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

  為凝聚各方力量參與“重構襪業、重塑大唐”工作,去年以來,大唐鎮黨委探索構建了一整套“黨建+”模式,關鍵在“治理轉型”“剛性任務”“群團工作”“鄉賢參事”等新路徑上下功夫,把抓基層黨建與凝聚發展合力、推進重點工作、優化基層治理結合起來,聚集力量推進工業強鎮、襪藝小鎮建設。

  在大唐襪業城試點的基礎上,著力打造“紅襪子”兩新黨建品牌。所謂“紅襪子”,即圍繞“襪子”主業,抓牢基層黨建這個“牛鼻子”,鋪就大唐鎮各級各類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的思想與行動凝聚到做強主業上、凝聚到“重構襪業、重塑大唐”工作中,在浙江省樹立了一面“以治理促轉型”的旗幟。

  基層治理“四個平臺”建設是諸暨市黨建引領貫穿基層治理的另一個亮點。去年以來,諸暨市緊緊圍繞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紹興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基層治理體系“四個平臺”建設戰略,堅持百姓有事找平臺、基層治理用平臺,打造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基層治理“四個平臺”和全科網格建設。

  “四個平臺”建成之初,諸暨市浬浦鎮退伍老軍人鄭德威就嘗到了甜頭。他申請的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補助居然在兩天內辦妥,而且自己幾乎沒花什么力氣,全由村里網格員通過手機“鼓搗”好了。這讓鄭德威感到十分“驚訝”,連聲稱贊“四個平臺”的建設為民帶來的便利。

  目前,諸暨市已全面建成基層治理“四個平臺”建設,并構筑完成了一整套相對完善的基層治理體系,以此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累計采集信息38萬余條次,事件按時辦結率達100%。

  如今,在諸暨,除了服務基層,還有一道格外耀眼的紅色風景線。諸暨市以創建農村“五星達標·3A爭創”示范帶為目標,充分將美麗鄉村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社會治理與創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以點串線,以線成帶,以帶促面,基本形成了“楓橋經驗”創新發展、襪藝小鎮與紅色傳承、珍珠產業轉型與基層組織建設等三個主題突出,鮮明的特色鋪就了諸暨創新發展的光輝歷程。

  借力“鄉賢+志愿者”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為了群眾,依靠群眾,是“楓橋經驗”的核心要義,也是“楓橋經驗”50多年來歷久彌新的關鍵所在?!靶聲r期的‘楓橋經驗’,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才能站穩群眾立場去找準問題,依靠群眾方法來解決問題,切實做到社會治理過程讓群眾參與、成效讓群眾評判、成果讓群眾共享?!敝T暨市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諸暨市以“進村趕考”姿態推進“返鄉走親”“駐村連心”“聯戶交心”,探索實施“群眾檔案”智慧網絡法,做到“走村不落戶、戶戶見干部”,特別是扎實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抓落實”活動,已累計走訪企業2277家、村(居)551個,走訪黨員群眾11000余人次,辦結問題1672個、辦結率達84.2%,進一步筑牢了干群“連心橋”。

  同時,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特別是以社會組織工作綜合檢測區試點為契機,因勢利導、培育孵化,建成市鎮村三級社會組織服務平臺,推行“5+X”村級社會組織標準化建設,開發運用社會組織云系統,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志愿者做自愿的事。

  實行村級社會組織標準化建設,是諸暨市楓橋鎮在村級創新發展“楓橋經驗”的重要舉措。轄區楓源村作為“楓橋經驗”的發源地之一,為該鎮29個行政村的社會組織標準化建設工作打了頭陣。

  楓源村試點以來,“5+X”吸納了各層次熱心村民參與,包括村鄉賢參事議事會、村紅楓義警協會、村鄉風文明理事會、村580志愿服務協會、村鄰里糾紛調解會等五類基礎型社會組織,服務范圍廣泛。其中,鄉賢參事議事會由鄉賢、返鄉走親干部及村主職干部組成,主要負責助推村級經濟發展諫言獻策等統籌性工作;紅楓義警分會由巡防隊員、社區民警、村干部等組成,負責開展日常治安巡邏、群防群治等平安建設工作;鄉風文明理事會成員為各自然村有威望的村民、紅白事中各項業務負責人、文藝愛好者等,主要引導村民在婚喪嫁娶等活動中破除陳規陋習;580志愿服務分會整合多個志愿服務隊,吸納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人員,為本村各項公益事業提供公益服務及宣傳培訓;鄰里糾紛調解會則由退職老干部、調解員、律師、社區民警等人員組成,按照“楓橋經驗”傳承的“四前調解工作法”,及時掌握并調解矛盾糾紛。

  這一系列動作,成為了楓源村啟動規范村級社會組織管理,讓“5+X”社會組織在村級事務中各展所長、精準服務村民的有力手段。目前,諸暨市登記在冊的社會組織達728家,備案社區社會組織2232家,參加人數達28萬余人,占常住人口的18.8%。

  此外,諸暨市打破傳統管控思維,以服務提質推動治理提效,特別是在流動人口管理方面,創新實施網格化標配式、集約化旅館式、信息化協同式、多元化融合式“四化四式”服務管理新模式,探索“老鄉黨員帶老鄉”,推行閑置農房“紅心租”,做到統一管理、統一改造、統一出租、統一分配收入“四個統一” 和政府放心、村民開心、租戶暖心“三心合一”。5年來,諸暨市流動人口犯罪率同比下降14.5%。

  推進“三治融合”創新優化基層治理

  早在2013年,浙江就把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作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的重要內容,今年又把“三治融合”作為總結提升推廣“楓橋經驗”的重要工程之一。目前,作為“楓橋經驗”的發源地,諸暨市正大力推進“三治融合”建設,營造和諧氛圍。

  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方法論很重要,而“三治融合”建設正是基層社會治理很受用的創新方法論。值得一提的是,在推進“三治融合”建設過程中,今年以來,諸暨市扎實開展“文明實踐中心”全國試點,全面推進移風易俗,建立村級關愛基金,推廣“鄉村巧婦”,創新“紅白理事會”做法,建設“五清”村居,努力實現德潤人心、春風化雨。

  自5月下旬啟動文明實踐工作以來,諸暨在12個鎮20個村開展試點,建立了“文明實踐中心—文明實踐所—文化禮堂”三級體系,以及市志愿服務總隊、鎮志愿服務中隊、村志愿服務分隊三級隊伍,傳承學習思想理論、“楓橋經驗”、文明風尚、善行義舉和優秀文化,并以接單的形式,精準地開展服務。

  文明實踐的效果立竿見影。諸暨市王家井鎮沿江新村一老人去世,兩個女兒定好了道場和50箱鞭炮,希望能給父親一個體面的葬禮。村黨總支書記樓躍生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上門溝通,希望她們能夠響應村里節儉辦事、移風易俗的倡議,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經過勸說后,兩姐妹把道場退了,50箱鞭炮也減少到了5箱,葬禮支出省下4萬元。

  許多村莊還通過各種途徑,設立鄉村扶助幫困慈善救助基金或獎勵基金,用于助老、助困、助孤、助殘、助學,以及獎勵優秀學子和村民。

  目前,諸暨移風易俗試點已擴展到27個鎮街400個行政村,累計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82個,平均每場紅白喜事節支5萬余元。

  “楓橋經驗”之所以歷久彌新,其根本還在于始終把準時代脈搏、用好新時期思想,運用好智能化手段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諸暨市以深化全國“智慧安居”建設試點為契機,推動智慧治安、智慧消防、智慧交通和智慧小區“四智同步”,重點推進“雪亮工程”,推廣“越警管家”基層警務新模式,創新實施“鄰家警察工作法”,建成全省首個高清數字視頻監控專網,全力打造“云上公安、智能防控”。5年來,該市刑事治安警情持續下降。

  諸暨法院充分發揮“楓橋經驗”發源地的獨特優勢,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總結特色經驗,推動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體系,抓好省級“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試點,不斷豐富“楓橋經驗”新內涵。目前,該平臺共注冊調解機構122家,調解員459名;今年1~9月份,在線受理糾紛4642件,結案4244件,其中調解成功2561件,已結案件的調解成功率為60.34%,平臺運行初見成效。

  為將治理觸角向網絡延伸,諸暨市還創新發展網上“楓橋經驗”,創設了“1963法潤”網絡普法直播平臺,開通“政民e線”直通車,構建網絡監督平臺,深化網絡發言人制度,打造“24小時不下班的網上政府”。健全完善事前、預警、動態“三個發布”機制,織實輿情采集分析、輿情導控系統,清朗網絡空間。(孫金良 干 婧 湯國建)

責任編輯:王小偉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