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北京榜樣的內涵和時代價值
北京榜樣,是首都北京特殊的風景。
今天早上,一打開手機,就收到了一位北京榜樣呼喚我去張北種樹的微信,11月10日,入冬前的最后一次。這樣的邀請,已持續多年。在路上,打開車里廣播,就能聽到“北京榜樣,平凡中的力量”這個熟悉的旋律和榜樣的故事。北京榜樣如夏日和風、冬日暖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
作為北京榜樣連續五年的評委,我深深為他們感染。在采訪中,也與他們中的不少人成為了好朋友。對他們很多人的故事,都做過報道。高鐵“領跑者”賈利民、解難書記殷金鳳、火箭“心外科醫生”高鳳林、69歲登上珠峰的殘疾英雄夏伯渝、小巷管家潘瑞鳳、農民滑雪家郎恩鴿、百姓大醫生張曉艷、彩虹探長陳旭、孝道傳家任全來、為國寶造像李東方、公交活地圖張鵲鳴……北京25萬逐年推舉出來的身邊榜樣,50位年度榜樣,如群星遍布,構成了取之不竭的新聞素材庫。
北京榜樣的推舉,村鎮街道,各行各業,由下而上,月月年年,持續不輟,形成了極為深厚的群眾基礎,全國罕見。榜樣的身上,有鮮明的北京特點、首都特色、時代精神、中國品質,他們是鮮活的價值觀,有形的正能量。
他們的業績,融合在這座城市新時代的發展、改革、變化之中,他們的品質,在時代的特殊矛盾、“問題清單”中,格外有光彩。記得2016年醫患矛盾突出,這一年的北京榜樣終評候選人中,大醫生特別多,善行善舉,感人肺腑,讓評委難于取舍。背街小巷,受到關注,小巷管家們就脫穎而出;老齡社會,日漸走近,親情孝行,小情大愛。原來,美好的人與事,始終都大量地默默無聞地存在著,北京榜樣的舉薦,讓他們閃耀光彩。但同時,他們又是本真的、真實的、質樸的,是我們的身邊人。他們身上所具有的種種優秀特質,幾乎存在于我們每個人身上,只是沒有他們那么集中和鮮明、極致而已。他們身上,有一種最本真的人性之美,正是這種人性之美,極具感染力。他們是愛國家、愛北京、愛事業、愛家庭、愛自己、愛他人的統一;他們展現和諧、奮斗的幸福人生,知行合一的美好人格;他們可敬、可親、可愛、可學,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靠近。
他們來自于普通市民,也從未脫離普通市民。深深地扎根于人民,這個就是北京榜樣的重要特色。而北京這么多年在總結、表彰、傳播過程中,也體現了、保護了這樣一種特質,他們的經歷、故事沒有渲染、拔高、神化,工作上沒有特別提拔、特別關照,政治上沒有給予特殊待遇。他們始終是普通人,是跟你我他一樣的,這正是北京榜樣的生命力之所在。
對這樣一個群體,在更多的平臺上進行全國性的重點傳播,是十分必要、恰逢其時的。因為他們具有的品質,正是新時代北京人的精神畫像。
北京人是什么樣的?北京范兒是什么樣的?在相當一個時間段內,受多元價值的影響,北京人的形象有一點模糊。追憶前幾年,人們記憶中有時傳祥、張秉貴、李潤五、李素麗……2008年的時候,人數眾多的志愿者,可能集中展現了北京人的新形象。新時代的北京人是什么樣的?在互聯網、自媒體的泛傳播中,面目有一些模糊,是中關村的IT精英、CBD的白領、城中村的蟻族、“京城四少”式官二代富二代、日進斗金的明星偶像?……人們的認知有一些模糊。
這樣的情況下,推出“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可敬、可親、可愛、可學”“活得灑脫、愛得深沉”的榜樣群體,十分必要。他們的經歷和故事,讓人們看到,正是千千萬萬這樣優秀的北京人,塑造了這座城市獨特的精神氣質,他們也必將成為年輕人沉下心來做好事、做好人的身邊榜樣和精神路標。(人民日報社北京分社社長 朱競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