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活是最好的傳承
日期:2018-08-23
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首屆蒙古族時裝與帽飾設計大賽展演驚艷開場。一組組時裝模特身穿蒙古族服飾登臺走秀,輕紗長裙的時尚裝、棉衣挎包的運動裝、皮繡鹿圖騰的職業裝……這些服裝雖然風格造型不同,但反映出的服飾潮流高度一致:實用舒適與美觀大方為一體,傳統莊重與時尚生活相統一,展現了新時尚、新生活的主題思想。

  服飾被稱為“穿在身上的文化”。如果把蒙古族文化比作草原,那蒙古族服飾就是這片草原上最美的花朵。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的變化,很多蒙古族服飾只能在祭敖包、那達慕大會、婚慶典禮等重大場合看到,日常生活中已經很少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蒙古族時裝與帽飾設計大賽則為我們找到了傳承蒙古族服飾文化的正確“打開方式”:只有跟生活同生共長,以傳承綿延薪火,傳統才會煥發活力。

  今天之所以要強調讓民族傳統服飾融入日常生活,是因為任何一種傳統文化都源于當時的時代背景。一旦脫離了時代,就很容易變成放在衣柜里、置于博物館、藏在記憶中的文化符號。所以,唯有不斷賦予傳統服飾以新的時代精神和生活內涵,才能為大多數人接受,煥發出新的光彩。

  我們珍愛一種事物,將其捧在手心未必對它有利,讓它融入土壤反而更能茁壯成長。而生活,永遠是優秀傳統文化最肥美的土壤。各族傳統服飾歷經千百年依然傳承不衰,已經證明了它們不是易碎品,經得起生活的檢驗。傳承和發揚傳統服飾文化的手段多種多樣,但“文化即生活”無疑是最好的理念。讓傳統服飾通過自我更新、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節拍,在日常生活中再現,有助于提升民族凝聚力。

  讓服飾文化融入生活,正常的商業開發必不可少,但決不能過度開發、竭澤而漁。在此過程中,必須堅持“兩分法”:一方面,要注重對傳統服飾的繼承和保護,在重大禮儀場合應穿著本民族服裝,把民族服飾文化的瑰寶留在當下;另一方面,要考慮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著裝舒適與便利,設計出既富含民族元素,又能體現當下特點的時尚服飾。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不等于要將其束之高閣、供奉起來,而是要在繼承和保護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再創造,使之與現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生活相協調,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空氣般時時滋養著我們的精神。(李振南)

責任編輯:榮毅 桑小婷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