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市公司、知名企業的高管頻頻出現早逝現象。據統計,從2010年1月至今,19個月內就有19名總經理、董事長級的企業高管離世。這19名高管平均年齡50歲,最大的68歲,最小的僅39歲。分析他們離世的原因,突發疾病比例高達63%。在為這些企業高管扼腕嘆息的同時,我們也在面對一個沉甸甸的問號:如何處理好財富與健康的關系? 現在的企業家都很累?!吨袊髽I家》雜志針對企業家階層“工作、健康及快樂”的調查顯示,目前高達90.6%的企業家處于不同程度“過勞”狀態。有的企業家平均一周要工作6天,每天工作近11個小時,睡眠時間僅為6.5個小時。一位企業家用改編的歌詞來訴苦:“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應酬最多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 企業家這么累,是因為目前社會上判斷一位企業家是否成功,習慣于用其身家、地位和資產排名來衡量。如此以財富論英雄,企業家人在江湖,自然也會身不由己,玩命打拼,再加上積累財富的欲望迸發,這樣一來往往會忽略甚至透支健康。 為健康“負債”的不僅僅是企業家。如今,“錢”成了一些人衡量個體價值的重要標準,在一味追求財富增長、個人成功的同時,國人的健康狀況紅燈頻閃。不少年輕人一踏入社會,就開始“超負荷運轉”,陷入了“健康負增長”。生命的列車不得不在疲勞中向前行駛。一系列由緊張、壓力、勞累、不良生活習慣所造成的身心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甚至癌癥等,不僅發病率逐年升高,而且年輕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一些企業家花20萬元去買燕窩,卻不愿花20分鐘去跑步,他們忽視了“金錢買得來藥物,卻買不來健康”這個最簡單的道理。中國古人認為:“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爆F代醫學也證明,在健康的決定因素中,個人生活方式占60%。在健康問題上,金錢只能購買必要的醫療服務,卻無法換來健康的體魄。 “健康透支”是高利貸,“健康負債”越欠越還不起,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我國著名公共衛生專家黃建始教授認為,人力資源的健康投資或健康透支都有15—20年的滯后期。目前這種透支的惡果已開始顯現。如果未來因“健康透支”造成的衛生費用上升和勞動生產率下降等問題累積起來,將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 看來,在“健康紅燈”尚未亮起之前,我們真應該停下匆忙的腳步,認真想想:如果健康乃至生命都成了發展的代價,拼命掙錢還有什么意義?(王君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