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舜水,是我家鄉。孝德賢風,予我滋養。千里將行,山高水長。報效祖國,增榮鄉邦。謹以宣誓,永志不忘?!表懥恋男穆?一百張青春洋溢的面孔,把久負盛名的浙江紹興市上虞區的鄉賢文化推向了一個高潮。
舉臂宣誓的百名學子,是上虞區2017屆高中畢業生中的佼佼者。穿越八月繽紛繚亂的告別季,他們即將辭別家鄉,走入大學校門。與一般同齡人不同的是,臨別之際,他們多了一個“身份”——成為上虞區“新鄉賢培育青藍工程”中的一員,進入鄉賢的預備役。
莘莘學子的前方,是絡繹而高大的鄉賢群像。
上虞素有“江南名士之邦”的美譽,先后涌現了王充、魏伯陽、謝安、馬一浮、經亨頤、夏丏尊、經叔平、胡愈之、何振梁、謝晉等名賢碩彥,走出了竺可楨、徐光憲、陳夢熊、鐘群鵬、曹春曉、景益鵬等14名兩院院士。這些杰出的上虞人,被歸納、梳理為“鄉賢文化”的范疇,成為上虞日益響亮的一張名片,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
2001年,上虞鄉賢研究會成立,成為全國第一個以研究鄉賢文化為宗旨的區域性民間協會。2015年,上虞獲得“中國鄉賢文化之鄉”的榮譽稱號。
近日,中央文明辦下發通知,要求浙江省和上虞區開展新鄉賢文化專題調研。上虞在鄉賢文化領域中的領跑者地位,日益突出。
“在時代發展的今天,傳統的鄉賢文化被賦予新的時代內容。人們將有德行、有才華,愿為故鄉、為社會作貢獻的人稱之為‘新鄉賢’?!痹凇渡嫌輩^新鄉賢培育青藍工程 2017年度優秀學子紀念冊》的后記中,是這樣定義新鄉賢的。
在實踐中,新鄉賢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日漸清晰:愛國愛鄉、敬業誠信、崇學向善、樂于奉獻。這些理念帶來的精神與物質的復合效應,凸顯了鄉賢文化的巨大價值。近年來,上虞新鄉賢反哺家鄉勢頭強勁,全區由鄉賢出資的公益基金達180余只,涉及文化文明、教育衛生、養老助困、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本金總額超18億元。
“新鄉賢培育青藍工程”旨在從剛剛高中畢業考入大學的100名上虞籍學子抓起,讓鄉賢文化、鄉賢精神深植于年輕一代的精神血脈。這一工程,由上虞市委市政府有關部門主導,被視為鄉賢文化的升級版。
“怎樣讓一代一代的年輕人考取大學之后,能夠愿意回到鄉村發展,愿意根植于這塊土地,這是我們迫切需要行動起來的事情?!鄙嫌萼l賢研究會會長陳秋強說。他并介紹,研究會的“鄉賢之家”將不定期跟蹤這百名新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收集他們成長、成才信息,從感情上、精神上、物質上鼓勵他們走上鄉賢之路,不斷增強他們的認同感、歸屬感。
在虞山舜水間成長的年輕學子們,用詩一般的語言,深情回應家鄉的期盼。
“春暉的美讓人迷醉,讓人不忍辜負。遠望未來,我們定將學習前輩的榜樣,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譜寫家鄉未來的美好篇章?!碑厴I于春暉中學、考入北大心理學系的丁喆一在紀念冊中這樣寫道。在當天的“青藍工程”啟動儀式上,她代表百名學子,向故鄉表達了誠摯的謝意,做了鄭重的承諾。
來自蓋北鎮夏蓋山村、考入浙江大學的陳曉宇在紀念冊中寫道:“因為生在上虞,所以仰望歷史的天空,會看到繁星閃爍,先輩前人光彩流傳;因為生在上虞,所以腳下的土地厚重踏實,蘊含著無限可能與生機。今日,我們在上虞破殼而出,一窺世界;明日,我們將振翮高飛,載著上虞之美名,沖向未來?!保ㄓ浾邚埿拗牵?/p>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孝養八老有耐心 傳承家風有恒心
已是最后一篇
-
孝養八老有耐心 傳承家風有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