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家規的現代啟示
發表時間:2016-01-2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王家大院內的“規圓矩方”門匾。(資料圖片)

    2015年3月,來自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中國國內的錢王后裔代表朗誦《錢氏家訓》。章天啟攝

  好家規傳承正能量。2015年11月25日,福建省霞浦縣溪南鎮半月里自然村的畬族民間博物館館長雷其松(前右二)在為村民講解畬族家訓家風。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攝

  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他說,抓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在加強黨性修養的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還說,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

  傳統的家規、家風、家訓等,在今天這個時代依然有其獨特的價值。近幾年來,中央紀委官網連續推出“中國傳統中的家規”系列專題,持續關注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好家規遍布全國

  這里是山西靈石縣的一片大宅院,走到近處看,如一座城堡,錯落有致,氣勢宏偉。許多人到這里專門參觀建筑,這個大宅院體現了明清時代晉商文化的建筑技術發展和建筑藝術特色,是明清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然而有的人慕名而來,卻是為了“王氏家訓”。

  自元代遷居以來,王氏家族在這里已有700年歷史,期間鼎盛八代,歷時400余年?!耙巿A矩方,準平繩直”等膾炙人口的家規家訓,在靈石縣文聯主席孟繁信看來,給了王家人久盛不衰的法寶。

  在王家大院里一塊圓形青石上,還雕刻著朱柏廬的《先賢家訓》,也就是著名的“朱子家訓”。這個被尊為“治家之經”的格言集,在清朝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其中名句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等,至今仍對人們的勤儉美德有指導意義。

  作為一種民間自我教化的工具,家規、家訓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錢氏家訓》就是其中的代表,以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念為框架,分成個人、家庭、社會和國家四部分。這份珍貴的歷史遺產,也許是錢氏家族人才輩出的重要原因。錢氏子孫成就眾多,僅近代,就有號稱“科技三錢”的錢學森、錢偉長和錢三強等赫赫有名的大科學家。

  家規并不總是這么“高大上”,許多家規所關注的都是細節。比如清康熙年間海寧籍禮部尚書許儒林制定的《德星堂家訂》,就從宴會、著裝、嫁娶、兇喪、安葬、祭祀等日常生活方面,為子孫后代及族人立下嚴格家規,其中所提倡的簡樸之風,為世人稱贊。

  打開一張中國地圖,各個地方都曾出現過有名的家規。

  在山西,被《清史稿》評價為“清勤”的陳廷敬,留下“皇城陳氏家訓”,把禮儀道德作為家規代代相傳;在浙江,“心學”創始人王陽明以良知教育作為家規的核心,以家書對整個家族進行諄諄教誨,提出殷切期望;在江蘇,顏之推以《顏氏家訓》,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并以之告誡子孫,全書七卷二十篇,被奉為我國最早的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專著。

  傳承千年不褪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許多人對《三國演義》這首主題曲詞《臨江仙》很熟悉,而其作者楊慎,也留下了“四重”“四足”的家訓。楊慎一生所堅持的義利觀,至今仍影響著后人。

  事實上,許多家規家訓正是出自名人之手。在中紀委網站專題中,張之洞、梁啟超、孔子、諸葛亮、紀曉嵐、林則徐等歷史名人,都留下了影響至今的家規。

  以梁啟超為例。至今,在天津市中心的梁啟超故居,他教育子女們的故事,還在電視上循環播放,吸引著游人駐足。梁啟超的家規,主要體現在書信中。據統計,梁啟超一生寫給孩子們的書信,幾乎占到了他著作量的十分之一,其中不僅有儒家的克己求仁,還有墨家的勤儉寡欲、吃苦耐勞,兼有老莊的虛無靜觀,其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們成為真正健全的人。

  而在離天津數千公里的福建,曾主持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的清代名臣林則徐為后人留下了“十無益”等家規。林則徐第六世孫女林祝光感慨,“他傳給我們子孫的不是財產,而是一些精神財富?!?/p>

  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留下來的《黃氏家規》有20條,而他位于江西省修水縣雙井村的故鄉,黃氏家族人才輩出,僅宋代就出了48位進士,其中4人官至尚書。大山深處的村落里,嚴肅的家規為這樣的繁盛打下了基礎。

  這些高水準的家規,讓這些歷史名人沒有成為曇花一現的現象。本報分析30個知名家規后發現,之所以這些家規流傳至今,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后人不斷繼承,且其中不乏有杰出成就者。

  與時代精神契合

  在朱柏廬的家鄉江蘇昆山,地方文化研究學者程振旅還記得,小時候家長在吃飯之前要讓子女背誦一遍《朱子家訓》,如果背不出,是不許吃飯的。

  傳統家規并非故紙堆中的文物,對于現代人來說,它們仍然有著很高的價值。以《朱子家訓》為例,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居淵就認為,作為當時中國人生活的指南與生存的理想途徑,這本家訓對于今天仍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而在浙江,余姚中學立著“知行合一”的校訓石碑,以“童蒙養正”為核心的良知教育正日益成為當地各中小學校開展道德素質教育的重要課題,以王陽明廉政思想、家教家規理念、社會教育思想為重點的學術研究和探索也在當地方興未艾。

  “梁啟超一生,唯一不變的就是愛國?!薄读簡⒊瑐鳌纷髡呓猸t璋這樣總結。事實上,梁啟超的9 個子女,個個成才,報效祖國。無論建筑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都留下了諸多遺產。而為“兩彈一星”奉獻終身的梁思禮則動情地說:“每當在發射基地看到衛星升空,那一刻的自豪感是多少金錢都買不來的?!?/p>

  而回顧“科技三錢”的人生,我們不難發現,人們對他們的景仰,既是出于對其科技成就的敬重,更多的還是對其報國情懷的高度尊重。而這,正是《錢氏家訓》和家族教育的核心價值。今天,在浙江臨安,《錢氏家訓》再次煥發生機,走進文化禮堂和中小學,與“好家風”活動結合在一起,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不少家訓,都來自曾為官之人,而他們對做官的普遍共識“清廉”,更是在當下有著極高的價值。

  以清末名臣張之洞為例,他祖上數代為官,雖然職位并不顯赫,但留下了“清介廉能”的好名聲,而作為封疆大吏,張之洞本人的清廉亦有口皆碑。他以“齊家、報國、立業、修身”要求子孫,并在給孩子的家書中,要求“自視為貧民,為賤卒”,日后成為“國家干成之器、有用之才”。

  山西聞喜縣的裴氏家族,在歷史上先后出過59名宰相和59位大將軍,其中清官廉吏非常之多。千百年來,裴氏族人代代相傳《家訓》《家戒》等,其中的“勤能補拙,儉以養廉”等思想,直到今天仍不過時。

  許儒林同樣具有發言權,他為官30年,到辭官回歸故里時,康熙帝欽賜其“清慎勤”御匾以嘉獎,對他為官清正廉明、政績顯著高度肯定?!扒迳髑凇比肿鳛閷賳T的要求,首出南宋詩人、哲學家呂本中的《官箴》:“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由于此三字富有哲理和警示作用,向來有“為官者第一箴言”之稱。

  “一個人為人處世,總是要受一定價值觀的影響和支配,它就像航船的指南針,不可或缺。我們的家族、社會和國家,也需要一種價值體系來維系和支撐?!眳窃藉X氏第34世后裔,武漢大學外語學院教授錢治安感慨說?!芭嘤霌P好家風,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在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p>

  一部好的家規,不只是其家族本身的精神食糧,同樣也是整個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一部部融入了千余年家族教育心得、經受住時代變遷考驗的家訓、家規,正在新的時代里扮演著新的角色,從而煥發出嶄新的生機。(記者 劉少華)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王鈺
分享到: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100183&encoding=UTF-8&data=AC9OFwAAAAcAAGqtAAAAAQAb5Lyg57uf5a626KeE55qE546w5Luj5ZCv56S6AAAAAAAAAAAAAAAuMCwCFDs0lFnP2XlWDugFtrd99w9MUTZ9AhQx4GXN0EbIB1FabhYRabRqaarAX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100183&encoding=UTF-8&data=AC9OFwAAAAcAAGqtAAAAAQAb5Lyg57uf5a626KeE55qE546w5Luj5ZCv56S6AAAAAAAAAAAAAAAuMCwCFD_wU9WQFAos61uzzlEvocCgVRl1AhQOALUjIcy5stnhpGJDkKYS0sntZg..&siteid=7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