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坡村文化禮堂串聯起“家風旅游”線路。黃伯希文/圖
水云村文化禮堂的墻壁上,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詮釋了鄰里之間的和睦友善。黃伯希文/圖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狈彩前l展態勢強勁的鄉村,都有家風文化浸潤的特點。浙江永嘉的鄉村之美,美在鄉風民風,美在文化生活;美在綿遠流長的鄉愁記憶,更美在動人的文化浸潤。
——編者
“這里山清水秀,還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蒼坡李氏家族‘耕讀興宗’的家風文化,是一個寓教于樂的好去處!”國慶黃金周期間,一市民在參觀蒼坡村家風館時感嘆道。
在浙江省永嘉縣,由分散式文化禮堂串聯起的一條“家風文化”旅游路線,向游客們述說著村中一代一代傳承著的良好家風,并留下許多美好家風故事,可謂是一景一故事。
蒼坡村:古村禮堂家風故事多
作為楠溪江中游有著8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巖頭鎮蒼坡古村將“耕讀傳家久”這一古訓傳承至今。此外,古村“兄弟情深、兄友弟恭”的家風故事還登上了央視《記住鄉愁》紀錄片,除了“外國人眼中的最美古村”外,蒼坡村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家風村。
“凡我子侄,宜守祖訓:耕讀興宗。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讀可榮身,耕可致富?!弊哌M蒼坡家風館,便會被古色古香的色調,原汁原味的裝飾,整齊有序的布局所感染,心境會不由自主地放緩下來。
通過查看資料、聽取介紹后,一個個耐人尋味的家風家訓故事引人入勝,讓人看完后感慨良多。蒼坡家風館并非依托新建的建筑設立,而是以蒼坡李氏大宗祠堂為載體?!斑x擇這個地方再恰當不過了?!睋兰慰h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祠堂內設置了名人館、院士館、家風玉鐫壁畫等,詳細介紹了該村歷史、耕讀傳家的族訓和歷代先賢。
家風館只是蒼坡家風旅游路線里的一站,放眼古村,循環播放《記住鄉愁》蒼坡篇的家風放映廳、“李郎送李郎,一夜送到大天光”的望兄亭、教育青年改惡從善的仁濟廟、“弘先人德行,勵后學成才”的義學祠……家風旅游路線上一個個家風家訓實體熠熠生輝,它們不僅是祖先饋贈給蒼坡的豐厚遺產,也成了供游人聽、看、研的學習旅游線路和陶冶今人情操的重要精神財富。
在蒼坡村,無論是村屋裝飾還是公共設施裝點,都能讓人感受到“耕讀傳家”與家規箴言的文化痕跡?!白鹄暇促t、扶危濟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誠信待人、遵守諾言”“處世以謙讓為貴、為人以誠信為本”……家家戶戶門口懸掛家風牌匾,在簡樸雅致的民居建筑映襯下更加熠熠生輝,仿佛指引人生方向的啟明星。
大元下村:為390戶家庭建立家風檔案
在大若巖鎮大元下村,村民則重拾“家訓”,在文化禮堂建有一個家風檔案館。以戶為單位,將各戶家訓以及家風故事、村民的基本道德、善行義舉及不良表現、獲得的榮譽等各方面家風建設情況記錄至家風檔案之中。每年年底,各村民小組會將結果匯總后報村鄉風文明評議會,對家訓的具體實施情況進行評比,根據各項內容給予賦分,最終評選出“優秀家風示范戶”。
據了解,大元下村通過為390戶家庭建立家風檔案,把村民的主要行為記錄起來,進一步推動村民主動踐行家規家訓、村規民約,引導參與志愿服務、捐贈財物和鄰里互助等善行活動,盡量減少或避免大操大辦、封建迷信、涉毒涉賭、違法亂紀等不良社會現象,推進了家風、村風、民風建設。
隨手從檔案柜里拿出一份家風檔案,藍皮封面上有戶主名字陳周鵬,里面以表格形式列舉了他家庭的基本情況、家訓內容、基本道德踐行項目、善行記錄、不良記錄、所獲榮譽、年度綜合得分。在善行記錄一欄中,記錄著他連續兩年向村居家養老中心食堂捐款因而獲得加三分的獎勵。而在另一本陳愛蓮的檔案中,“捐助患重病村民林某某1000元、捐助患病村民陳某某1000元……”她的善行和所獲榮譽記錄得滿滿當當。她除了照顧丈夫生活、撫養子女以外,還經常幫助貧困患病家庭,同時也是大元下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村民說起陳愛蓮無不交口稱贊。
水云村:197戶家庭同寫一個“和”
“家和萬事興、和氣生財、守法和睦……”大若巖鎮水云村不少村民的家訓都與“和”有關,而水云文化禮堂里無處不在的“和”文化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禮堂入口處,照壁牌匾上的“敦和堂”3個字遒勁有力。村民說,“敦和”兩字是瑞安名士孫詒讓的父親、清朝進士孫衣言為村里寫下的,蘊意朋友誠信兄弟和睦。照壁正面刻著一個大大的“和”字,周圍是196個造型各異的“和”。據介紹,這197個“和”字由村委會征集,197戶村民家庭書寫,如同大家一同簽下一份“和諧”的約定。
近年來,水云村通過“立家規”“議家規”“展家規”形式,較好地詮釋了孝悌忠信、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傳遞了助人為樂、敬業奉獻、誠實守信、見義勇為的正能量?!傲⒓乙帯保嚎梢詮募易V、族譜中尋找祖上已有的適合自己家庭的家訓、針對家庭的現實和發展需要,創立新的家規家訓,也可以從村里提供的備選家規中選定適合本家族的家規家訓?!白h家規”:村民議事會和道德評議會對各戶的家規家訓展開評議,并評出優秀家規?!罢辜乙帯保簩σ阎朴喌募乙幖矣栍脮ㄗ髌?、刻制展板和制成全家福等方式進行固化,并在家門口或廳堂進行展示。
“尊老愛幼的陳建友、踐行社會道德新風尚的陳光平、好媳婦陳麗月……”在水云村文化禮堂的墻壁上,一個個生動的故事都是現身說法的好教材,詮釋了當地村民潛移默化受好家風好家訓影響,鄰里之間更為和睦友善。(黃伯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