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朱自清之孫:爺爺寫給“閏兒”的一封家書
發表時間: 2015-05-26來源: 解放日報

朱自清寫給兒子朱閏生的家書。(信件由朱小濤提供)

  寫信人:朱自清

  收信人:朱自清之子朱閏生,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中的“閏兒”

  解讀人:朱小濤(朱自清之孫、朱閏生之子)

  這封信寫于1948年,是爺爺朱自清寫給我父親的。

  信中說“第二次匯的十萬元也收到了”,背景是當時我父親已經開始工作,知道爺爺一個人在清華教書的薪水,承擔全家那么多口人的生活,很吃力,所以父親一找到工作,便想辦法給爺爺寄點錢,這已經是第二次了。別看爺爺在清華教書,可他的生活一直比較拮據,因為家里人口多,負擔比較重,以至于父親讀到高二就中途輟學了。

  接下來信中說,父親調到了編輯組“實在跳得太快了些”。父親本來在中央日報做校對,自己比較認真努力,就被調到編輯組,后來就在中央日報搞地下工作。

  而信中,爺爺指出父親實在跳得太快了些,他認為父親的“學識和經驗還不夠”,并沒有因為父親工作上的“上升”而表揚他,反過來叮囑父親“事已如此,只盼望你努力盡責”。接著,爺爺要求父親補習英文以充實自己,讓他多讀點書,工作謹慎,認真負責,提醒他“切不可因為跳得快略有驕心”。

  從這封信中,可以看出作為長輩的爺爺,是如何嚴格要求父親的,這種嚴格要求其實也是一種關愛。

  無形家風的有形力量

  我父親朱潤生,是朱自清的次子?!逗商猎律防镉幸欢蚊枋觥捌拊谖堇锱闹c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那個“閏兒”就是我父親。

  1925年父親出生后,祖父朱自清經胡適和俞平伯介紹,到清華學校大學部任教。1927年,父親被祖父接到北京生活,不幸的是,1929年祖母去世,父親和兩位姑姑回到了揚州,與曾祖父曾祖母生活在一起。父親一直生活在揚州,直到19歲時離開。

  我是在祖父去世11年后才出生的,所以沒有見過祖父本人。我對他的了解和認識一開始也是比較模糊的。2004年,我從北方調回揚州,從事文化工作,才開始整理祖父的資料,看他留下的日記,尋訪他走過的足跡。

  祖父朱自清也是個普通人,他與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在生活中有歡樂也有苦惱,有成功也有坎坷。他的興趣很廣泛,嗜好美食,喜歡燙干絲、獅子頭、包子點心,特別喜歡吃花生米。他喜愛旅游,對山水格外留戀。他對先生和老師永遠保持著一份敬重。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多聰明,因而學習總是很努力,從小夢想做一個文學家,到最后真的夢想成真了。

  朱家沒有明文的家規家訓,也沒有刻意營造過家風,但是朱家幾代人,確實都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和品質,這也許就是無形家風的力量吧。

  父親“閏兒”臨終前的幾個月,我在家陪侍他老人家。為了讓他開心,我用戲謔的筆法寫了一篇父親的小傳。其中有這樣幾句話:“其人心地良善,性情平和。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訥于言而實于行,上尊長輩,下示后代。不喜名利而尤嗜美食。今雖八十有六,疾患在身而此性未改。豈非人生一大樂耶?”

  父親當時已疾病纏身,又患老年癡呆癥,看完小傳,他老人家露出了藹然寬和的笑容,提筆哆哆嗦嗦地在那段話后面寫下“很好”兩個字。對“一身正氣,崇德向善,誠以待人”幾句,他特別認可。這也是朱家幾代人一致的風格,姑且看作是朱家的家風吧。

責任編輯: 原 茵
【糾錯】
新時代加油干
文明影音
文明創建
先進典型
志愿服務
網絡公益
文脈中華
書讀中國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