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共此月,在民俗中品味古韻中秋
發表時間:2023-09-27來源:新華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這是1076年的丙辰中秋,蘇軾對著當空皓月和遍地銀輝,句成千古。而此時宋朝子民也都在歡慶中秋節令。

  古往今來,原同一月,而今中秋,人們也開始穿上宋式漢服,流連市集,或觀賞點茶技藝,細品詩酒茶,體驗民間游藝之趣;或化身才華橫溢的詞人,吟詞弄墨;或觀看輕歌曼舞、乘舟巡游,盡情體味中秋民俗之樂。

 

月色下的杭州西湖。(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供圖)

  ——拜月

  宋時中秋,不論男女皆會拜月,或是外出登樓,或是泛舟湖上,所求各有不同。男性期盼早日蟾宮折桂,科舉高中。女性則希望自己貌似嫦娥,顏如皓月。

  秋日的杭州西湖上,靜謐幽靜,微風拂過,湖面波光粼粼。三潭印月處,三座瓶型石塔立在湖中。古時中秋之夜,人們在三座石塔中點燃蠟燭,用紙將塔內圓孔罩住,待皓月當空時,月光、燭光和湖光交織,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相融。湖邊亭中的祭桌上,香爐一盞,清酒三樽,盤碟中盛放著水果、糕點等各色祭品。人們迎著滿湖月色,上香、祭酒、讀祝、拜月……

  時至今日,拜月祈福的傳統依舊延續。今年中秋,杭州城隍閣的拜月臺前熱鬧非凡,市民、游客登閣遠眺,俯瞰西湖全景,行拜月之禮,伴隨著悅耳的絲竹雅樂,品嘗著城隍閣的中秋特別茶食。

  游客章先生說,古時拜月,表達的是期盼,對美好的追求,歷經千年永不停息;今時拜月,表達的是祝福,月圓人圓,大家安定,小家安康。

  ——燃燈

  “碧樹陰圓,綠階露滿。金波瀲滟堆瑤盞?!?/p>

  在宋代江浙地區,有中秋節燃燈、放燈的習俗。

  今年中秋,燈“上”了船。9日晚,杭州西湖邊微風陣陣,33艘手劃船在船頭裝點上了圓形月亮燈。船動“月”升,夜靜“月”明,與天上月亮,水中月影,相映成趣。夜晚7點時分,游客陸續上船,他們四人一組、五人一群泛舟賞月。行至途中,中秋主題的國藝雅樂縹緲而來,更添幾分宋韻中秋的氛圍。

  看著一艘艘“月亮船”在湖面蕩漾,岸邊的游客魯女士不由感慨,“此刻的西湖詩意般地呈現了傳統民俗,讓我和家人感受到了這份中秋浪漫?!?/p>

  而在西湖的不遠處,杭州清河坊歷史街區,500余只“宋式燈籠”又一次在佳節點亮,游客在“臨安城”與杭州之間“穿梭”,長街上燈火如豆,宋風雅韻的歷史感撲面而來。

  ——游園

  “閭里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于通曉?!?/p>

  在宋人孟元老的記憶中,宋時的中秋游園是熱鬧而恣意的:“夜深遙聞笙竽之聲,宛若云外”。

  今時喧囂依舊,中秋夜,杭州建德市的嚴州古城儼然成了游園場,古城澄清門下,歷經600余年風霜的老城墻開啟了“燈光秀”,鋪展開嚴州千年的歷史畫卷。門外舞者用舒展柔美的宋韻舞姿歡迎八方來客,游人在宋代制式的儀仗隊伍護送下走入城中。

  城內,皎皎明月照進古街,繁華市井間人頭攢動,有店家正用古樸的宣紙繪制燈面,做一盞中秋宮燈,引得眾人圍觀。不遠處茶館酒肆旁的舞者衣袂翩翩,隨風而舞。

  以中秋為媒,以民俗為介,現代與古代的碰撞,將都市的喧囂融入人間煙火里,伴隨著燈火通明的夜,燃起人心里每一寸的歡騰。(記者唐弢)

責任編輯:王 爽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