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曾抗擊“非典”,如今又“請戰”新型肺炎,她在請愿書中寫道,“此事我沒有告知明昌(其丈夫)。個人覺得不需要告訴,本來處處都是戰場!”……連日來,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進展牽動人心,而一封武漢女醫生的現代版“與夫書”也打動了無數人。據了解,該醫生為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女醫生張旃副教授。1月18日,隨著疫情發展,張旃下了這封請戰書,申請長駐留觀室,對病人進行進一步的分檢工作。(1月23日新京報)
讀罷這封請愿書,筆者第一時間想到的是1911年4月,革命先輩林覺民在香港的一盞孤燈下,揮筆寫就的《與妻書》,他在信中說:“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睂懲赀@封信,林覺民就毅然投身革命大潮。百年來,像他一樣以“為天下人謀永?!睘榧喝?,不顧危險、不畏苦難,第一時間“逆行”到最危險一線的志士先鋒,數不勝數。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他們的初心不變,勇于擔當的精神始終不變。
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的戰斗中,無數“逆行者”趕赴武漢,其中有告訴大家“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卻以84歲高齡第一時間到達武漢的鐘南山院士;有夫妻雙雙“應戰”的醫生;有回家路上臨時返程回歸的年輕護士……他們比普通人更了解病情的嚴重,卻甘愿24小時和病毒“共處一室”;他們也有牽掛著自己的家人和需要照顧的孩子,他們也會有害怕、憂慮的情緒……但這一切的一切,都沒能阻擋他們堅定的步伐,職業操守和責任擔當讓他們選擇“不退”。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他們用“舍小我,為大我”的英雄情懷,為別人譜寫著生命的希望樂章。
“我是從別人朋友圈里看到她的請戰書的。我堅決支持她的決定,但我更希望她能在救治病人的同時,保護好自己和同事。我等著你們凱旋!”這是來自張醫生愛人李明昌的支持。非常時刻,理解和體諒是對一線醫護人員最有力的支持和最溫暖的關懷。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更應該在這樣的時刻,用實際行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減少走親訪友的次數,盡量少去人流聚集的公共場合,在前往醫院就診時戴好口罩,理解醫護人員的繁忙……我們能做的事看起來很微小,但卻是打贏這場“防疫戰”不可或缺的力量。
致敬無私的白衣天使,致敬生命的守護英雄,讓我們萬眾一心,早日打贏這場“生命守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