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大學生上海地鐵車廂內涂鴉,8人花10小時清理干凈的消息引發關注。事后,二人被分別處以罰款50元的處罰,但是這還沒完……以志愿服務來代替經濟賠償,將七千余元折算成80小時的志愿服務,陳某和馮某各需服務40小時。地鐵運營公司介紹,這一處罰方案在全國地鐵系統系首例。(6月8日《中國青年報》)
“禮治”別出心裁。以志愿服務來代替經濟賠償,這種處罰有溫度,也有力度??紤]到涉事大學生的經濟狀況,如果施行強制的經濟賠償,這部分錢更有可能是轉嫁到家長頭上,對當事人的“教訓”反而不夠深刻。而80小時的志愿服務,必須當事人“親自完成”,在這段志愿服務活動時間里,既有“訓”的成分,更有“教”的初衷;既付出代價,又收獲公益。
針對涂鴉行為,法律果斷“亮劍”。西湖“涂鴉哥”就攤上大事了——2018年10月8日,涂畫西湖景區石碑的平文濤因涉嫌尋釁滋事被刑事拘留。據悉,名為平文濤的男子于2018年10月1日和7日對景區三塊石碑上進行涂畫,共留下21個扎眼的紅字。據悉,湖濱管理處對平文濤進行批評教育,并由其承擔清理費用;景區公安則以尋釁滋事罪對其依法刑拘。依法刑拘平文濤,是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體現,是對涂鴉行為“零容忍”的體現。
“禮法合治”讓涂鴉者“心中有戒”。針對涂鴉等不文明甚至涉嫌違法的行為,禮與法要合而治之。一方面離不開法律與法治的“固根本”,“文明也是管出來的”,另一方面,也離不開文明與道德的“導航標”,只有兩者形成合力,兩者“互補互余”,才能構建與支撐起現代文明的艷陽天。涂鴉出自手,更來自于心。禮法合治,讓人們產生對法律法規的敬畏之心,對文明與道德產生崇敬之心。
“心中有戒”則行之有界。古人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弊鑫拿魅?,辦文明事,一方面需要依法管理和科學管理不放松,形成長效管理機制;另一方面,應該努力提升每個人的文明素養,在心底里播下文明的種子,涵養共同維護良好公共秩序的責任,著力在“內化于心”上下功夫,滋潤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從“心”開始,知行合一,才能在文明征途上行穩致遠。(王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