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9-03-25來源:中國文明網
天朗氣清 風俗文明
作者:久泰平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又名“三月節”或“踏青節”。這是唯一一個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日子。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薄扒迕黠L”即清爽明凈之風?!稓q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笨梢娗迕鞴澋拿Q與此時天氣物侯的特點有關。

  清明作為節氣最早出現于先秦,后來由于注入了掃墓、踏青等習俗活動才逐漸成為節日。清明節作為一個獨立的節日,大約形成于唐朝。

  祭祖掃墓是清明的傳統文化。按習俗,在墓前擺供祭品,焚化紙錢,為墳墓培新土,折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并叩頭行禮祭拜。古人在清明時節,即使遠行他鄉的游子不能回家祭掃,也會在外設祭,朝著故鄉祖先墓地的方向,舉香作揖虔誠祈禱,對故去的親人寄托和表達情懷?,F代社會,倡導文明祭祀、環保祭祀、節儉祭祀、以綠色環保文明的方式表達對逝者的追思,過一個綠色、平安、環保、生態的清明節。

  清明節的文化內涵不僅是緬懷故人,也有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的意味。它的節日精神是“將生死并置”,因而清明節的活動不止于掃墓,還有郊游踏青、蕩秋千、踢毽子、拔河、放風箏等親近自然、張揚生命力的活動,讓身心得到愉悅,從而達到珍愛生命、活得更健康更快樂的目的。

  清明更是一個詩的節日。古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吟詠歌賦,留下了不朽的詩篇。每年的這個時節,正是春光明媚、萬象更新的日子。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祭祖、踏青,在這憂傷與歡樂并存的日子里,感受清明節悠遠的詩意。

  無論是“慎終追遠”,踏青健身,還是吟詠歌賦,最終都上升為對生命的尊重。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留給后人精神財富。當走完人生之時,不給自己留遺憾,不給后人添煩亂,不給社會增負擔。應該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生死問題和人生價值。

  山青水綠,天朗氣清,春風和煦是我們每個人的愿望,讓我們從公共利益與思維的角度出發,堅守住自己心里那一份應有的“清明”,共同在清明時節倡導新風俗,共享文明幸福,給社會帶來一份乾坤朗朗的“清明”。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