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9-11-07來源:紹興文明網
別做“熟人社會”中的陌生人
作者:孫維國

  電燈壞了沒人修怎么辦?獨居老人生病臥床怎么辦?旅游外出家里的寵物沒人照料怎么辦?建筑材料亂堆亂放怎么辦?小區亂停車沒人管怎么辦?在新橋鎮場東居民區,小區里的大事小事都可以在“睦鄰之家”里商議,大部分都能得到解決。在這里,居民們還可以聚在一起包湯圓、裹粽子,一起開茶話會、乒乓球友誼賽等活動。四個小小“睦鄰點”,洋溢著濃濃鄰里情。

  

  “睦鄰點”增強鄰里互動,拉近鄰里情感,弘揚了鄰里和諧正能量。從這個意義上看,小區“睦鄰點”不但要堅持開展下去,而且要讓活動內容緊貼居民實際,活動形式更接地氣,使“睦鄰點”的現實作用最大程度發揮。

  眾所周知,鄰里關系既是融洽人際關系的重要紐帶,也是社區和諧、城市幸福宜居的關鍵一環。近在咫尺的“熟人社會”,鄰里卻成了“熟悉的陌生人”。這樣的鄰里關系,現實中并不少見。其實,和諧鄰里關系的益處人人都懂,只是猜忌、懷疑、“不和陌生人說話”的心理預設、人與人之間誠信的缺失等諸多因素的疊加,增加了人際交往的成本,無形中阻礙了鄰里間的交流互動,加劇了距離感、陌生感。由此形成的惡性循環,讓天涯若比鄰的理想,變成“比鄰若天涯”的現實。

  與生活中的隔閡、距離相反,微信朋友圈里的表情卻是豐富多彩的。這種反差恰恰反映出人們渴望情感慰藉,渴望交流理解的心理。由此可見,鄰里之間多聯系、多走動,需要多一些小區“睦鄰點”式的引導,這樣才能讓鄰里和諧變成人人為之努力的目標。

  在全球化時代里,遠方已經不再遙遠,在鋼筋水泥構筑的“城市森林”中,更稀缺的是“遠親不如近鄰”的文化傳統。鄰里之間多一些換位思考,多一些愛心幫助,多一些溝通交流,就能相互理解、彼此尊重,鄰里和諧自然水到渠成。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