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暨“廁所革命”現場會在福建省寧德市召開,近日來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各地正如火如荼開展??扇司迎h境整治面廣體大,只能因地制宜地少花錢、花小錢地辦好事,與美麗鄉村建設大手筆的投入有著天壤之別。因整治經費有限,讓人不禁聯想起計劃經濟年代的那句“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順口溜,想起那種“勤儉節約、物盡其用”的補丁精神。
人居環境整治不搞“面子工程”,不搞大拆大建,不挖山毀林,要求從村莊自然地理環境、資源文化特色、經濟狀況和群眾生產生活需要出發,注重保持鄉土氣息、民俗文化、田園風光,保持村莊原有肌理和格局。需要我們謀劃于前,成竹在胸,像補衣服一樣,找準問題,選好補丁,發動群眾,群策群力;像補衣服那樣勤字當頭,以最低成本一針一線地對破損殘缺進行縫補提升,對凌亂無章進行系統地拼結完善;像補衣服那樣,合理地就地取材,修廢利舊,如有的村莊利用村莊內農戶廢棄后亂堆亂放的舊磚石,進行道路硬化鋪設、溝渠砌護、場地硬化等,不僅清理了亂,還理出了個樣。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不僅需要我們學習“補丁精神”,還需要我們情愿打補丁、學會打補丁??p麻包般“粗針大線”式的補丁是不可取的,要有“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慈母般情懷,充滿情感地服務群眾,才會更好地帶領群眾、發動群眾??p補是門藝術,時常能化腐朽為神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無設計圖紙,無硬性要求的情況下,每一位參與者既是設計師又是營造師,更需要我們精思巧用,在保持農村本色的基礎上錦上添花,深掘地域文化、山水美景、田園風光、農家情趣等,如有的地方將農戶家廢棄不用的水缸、菜壇子等收集起來,錯落布置,種上水生植物,形成一條特色圍欄;將舊瓦片收集起來,護砌出一條別具特色的小水溝……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更需要弘揚“補丁精神”。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物質生活逐漸富有的同時,農村也慢慢滋生了講排場、比闊氣、慕虛榮等行為,許多地方“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在現實生活中已逐漸走樣、變異。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國無儉必亡。實際上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我們都沒有理由浪費。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時,應結合村規民約,下大力氣倡導和踐行“勤以修身、儉以養德”,才能為鄉村振興和未來發展,贏得更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