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手記 | 儀式的力量
曾鑫

    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儀式,把人生中重要的節點和庸?,嵥榈纳钋懈铋_。作為國家儀式的一種,國慶不僅僅因為其作為建國紀念日而被人們所銘記,同時,還因為其特殊一種家國情懷和民族記憶。仔細想想,幾乎每一個人身邊都有一兩個取名叫作“建國”、“國慶”、“慶華”的朋友。作為伴隨人一生的符號和印記,名字代表著血統、榮譽和希望,更是一個家族精神的寄托,是有著特定意義的符號。因為人們總是對新的生命寄予厚望,所以對這唯一的名字看得也分外重要,于是,以名字來表達情感和寄托希望往往成為人們取名的一個重要出發點。這些與國家“同名”的普通人,就是用崇高的生命儀式,表達一個公民的價值認同和家國情懷。 

  法定假期則最接地氣的國家儀式。似乎自記事以來,節日和放假就一直如影相隨,以至于小時候一直想不開的一個問題就是,明明是勞動節,為什么大家都不勞動,反而要放假休息。直至后來,我偶然間從一個介紹宗教的電視節目中聽到關于猶太人齋戒的習俗,才恍然似乎領悟到法定假日力量的所在。據說,在猶太人守齋戒期間,會放下一切工作,只做懺悔和祈禱,以完成神圣的“徹底效忠誓約”。在中國的很多宗教儀式中,我們也有與之類似的做法,比如祭祀的時候要齋戒,沐浴,并放下事務,去除雜念等。宗教之所以能夠如此牢固地將人們的思想上升到信仰的層次,一個重要的方法就是通過其嚴格的滲透到生活的固定儀式來實現精神的教化,而這些儀式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與人們生活的緊密相關,比如放下工作,并秉持一定的生活戒律等。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作為一種國家主流價值的傳導體系,國家儀式通過假期巧妙的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從而促成其教化功能的實現。

  因此,無論是“國慶”,“建國”等承載著特殊印記的名字,還是令人翹首以待的公眾假期,其背后體現的邏輯都是——價值觀只有內化到人們的生活才能得以經久不衰的傳播。

  其實,在每一個華夏子孫的心中,都共同延續著愛國的火種,只是這愛國之火往往需要通過一種形式和氛圍來點燃,比如,國慶中的焰火、廣場上的升旗、師生共唱國歌等,當有一天,人們開始習慣在國歌響起的時候,大聲歌唱;當有一天,人們們開始習慣如同慶祝生日一樣,圍坐在一起,點上蠟燭,喝著啤酒,臉上洋溢著自豪和微笑,為慶祝一個偉大的日子而分享蛋糕,當這樣的事情變得普遍和習以為常,祖國,這個詞就真正融入了人們的心中。

分享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文明網立場。如有轉載,請標明文章來源。
熱度
更多>>
  1. "大國工匠"的成功學:摒棄成功執念
  2. 老兵日記:亂世少年 九死一生
  3. 傳統文化之我見 | 三嘆十香園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