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正在消解的進化驅動
曾鑫

  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到恩格斯提出“勞動創造人本身”,再到馬克思將勞動視為區分人和動物的標準,在人類認識自身的不斷探索中,“勞動”逐漸突破神學思想的重重阻礙,從而被真理的追隨者視為人類進化的驅動,它創造了人類社會、人類文明,乃至一切!
  然而,“勞動”作為創造人類文明的驅動力,也正在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而變得消弱起來。社會科技和文明的高度發展,讓當今世界的年輕一代開始擁有更多的物質財富和更為豐富的輔助工具,科技的發展帶來了生活的便捷,人們的雙手逐漸從原始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洗衣、做飯等傳統生活中的基本事務不再需要消耗人們身體里的能量,而傳統的農耕生活也再難尋蹤跡,取而代之的是集約式,規?;?、機械化的耕作和全球配送系統,人們不需要參與耕作便可以品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品種多樣,各具特色的食物,交通也變得更為便捷,日行千里從神話變為現實??萍汲蔀閯撔买寗恿?,帶領人類走向未知世界,而傳統的進化驅動則在科技的道路上逆向行駛,漸行漸遠……
  伴隨著勞動力獲得史無前例的解放,一些人們已經開始習慣了遠離甚至躲避體力勞動,這種趨勢尤其體現在年輕一代的身上。在社會家庭中,少有的必要的體力勞動被父母等長輩或雇傭者所包攬,新生的年輕一代已經少有接觸體力勞動的機會,而他們中的多數人也并無興趣和毅力去接受一項諸如拖地、洗碗等在他們看來十分枯燥的體力勞動任務。而在教育領域,勞動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一種必要手段,也早已被時代所淡化。打掃操場,教室等義務勞動被雇傭者所包攬,個人生活勞動也被無孔不入的校園商業所消解。正式意義上的體力勞動已然已經與多數人的身體絕緣了,而更為嚴重的是,在身體絕緣的同時,人們也已經在思想上筑起了抵抗體力勞動的堅決防線。
  在家庭,通過艱苦勞動創下家業的老一輩,卻難以將這立身的法寶再傳給下一代,下下一代,以愛之名,讓長輩們不再愿意孩子們承受一丁點的體力勞動,自己吃苦,讓孩子享福成為了部分家庭的價值觀。而在高校,當學生被要求進行義務勞動時,抵抗體力勞動的意見就會瞬間集中起來,以集體的訴求和團隊的力量抵抗體力勞動。他們相信,將體力勞動打包給雇傭者將為社會創造就業并且可以把高素質人才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從事更加有價值的創新活動。這種似是而非的悖論為人們逃避勞動提供了絕好的庇佑,在這樣的邏輯下,體力勞動成為了社會進步的負擔。
  然而,我們真的已經進入了“再也不需要吃苦”的時代嗎?創新驅動在解放勞動力的同時是否就真的擯棄了勞動的價值?現實的情況正好相反,回眸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歷史,無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每一次的進步和飛躍恰恰都來自勞動的驅動。
  從原始社會到農耕文明,正是勞作讓人們在生活生產的探索中發明了石器,從而引領人類通向文明之路;從蒸汽機到工業革命,從計算機到信息時代,正是人們在勞動中積累的智慧才讓科技得以改變著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也改變著世界經濟、政治發展的格局。勞動作為一種社會驅動力,它在起著創新源泉作用的同時,也在起著精神凝聚的作用。
  《國語》中將勞動與否視為善惡轉變的根源,“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本唇凇墩搫谝荨分邢到y樸素地論述了“勤勉不怠國則興;逸樂怠慢國則敗”的道理,此之于國家,上自天子、諸侯、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必須勞動,或勞心、或勞力,才能政清人和、國泰民安,這是治國安邦的基礎和前提;而之于家庭,發揚勞動美德,重視勞動在人格培養和家風形成中的積極作用,也是一個家庭長久和興盛的基本。
  因此,于社會,于家庭,勞動都是必不可缺的力量,科技的發展和勞動力的解放是勞動驅動社會進步的結果,而非人類在獲得便利后擯棄勞動的理由,勞動作為“進化的力量”,仍在不斷的影響著社會和人類的前進,“繼續吃苦”,不僅仍是創新驅動力產生的基礎,而且也將永遠是民族凝聚力產生的源泉,讓我們重拾體力勞動,拯救這正在消解的進化的驅動。

分享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文明網立場。如有轉載,請標明文章來源。
熱度
更多>>
  1. "大國工匠"的成功學:摒棄成功執念
  2. 老兵日記:亂世少年 九死一生
  3. 傳統文化之我見 | 三嘆十香園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