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京劇《大釗先生》
今年10月29日,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李大釗127周年誕辰紀念日,由北京市京昆藝術團創作并演出的原創現代京劇《大釗先生》在中國評劇院精彩上演。李大釗最后的10年是在北京度過的,在北京的10年也是他人生的巔峰,引進馬克思主義思想創建中國共產黨并成為“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都是在北京實現的。
現代人對烈士創造的偉業,似乎僅僅存于歷史知識的層面,對歷史人物也失去了人格化認知。我想這是一種偏差,因為像李大釗這樣,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烈士,他們的事跡絕非僅僅雕刻在石碑上,而更應該深入到我們的心中,成為激勵當代人繼續前進的榜樣和動力。
現代京劇《大釗先生》的成功之處就在于,用文學藝術的方式再現了一個人格豐滿的完整的人。
劇本故事選擇精當。李大釗犧牲時年僅38歲,在他短暫的一生中,有諸多輝煌的亮點。然而,能表現他一生最巔峰之處應該是被捕后乃至英勇就義之時。按照相關資料記述,李大釗被捕時就從容不迫,表現十分鎮靜;在被審訊時更是以十分巧妙的方式機智應對敵人,以國民黨北京市黨部的身份與敵人周旋,嚴格地保守了黨的機密;同時,李大釗把看守所當成戰場,在《獄中自述》中以筆作刀槍鄭重表達了自己的思想立場和人生價值觀;而且,他還攬下所有的政治責任,想以個人的犧牲保護其他同志的生命;最后他還不忘教師的社會責任,希望反動軍閥當局能把個人的藏書保存下來服務于社會。選擇這個歷史節點表現李大釗精神,一定程度再現了歷史真實,也把劇情和藝術家的表演推向高潮,得到了臺上臺下高度共鳴。
現代京劇《大釗先生》
李大釗在1919年曾發表短文表示“人生的目的,在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的犧牲足以延長生命的音響和光華。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眲”具x擇了李大釗英勇犧牲這個歷史節點進行藝術創作,重現了李大釗為了主義不畏犧牲的人生觀,也體現了習近平主席所言的“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史上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
劇中的人物設計很巧妙。在看完戲之后,我同北京郵電大學的同學們有過交談,他們雖然在北京李大釗故居紀念館做講解的志愿者,但覺得對李大釗的事跡了解的還不夠,通過觀看《大釗先生》,他們又有所收獲。我說這個劇本很遵循歷史大框架,甚至人物設計也很巧妙,例如李大釗被捕時,兩個女兒也一起被捕,分別是李星華和李炎華,作者就巧妙的做了合并,把劇中的子女定名為“華華”;還有就是叛徒汪若白的設計,在歷史真實中,仿佛看到了歷史真實中的一大代表陳公博、周佛海和張國燾,其中汪若白更像早期的張國燾,因為張國燾是李大釗的學生,而且在1924年5月他在北京被北洋軍閥逮捕后,立即叛變供出李大釗等人的共產黨員身份,迫使李大釗連夜離開北京到五峰山避險;老獄卒的身份變化也很巧妙,好像是楊宇霆和張作霖的化身;當然偵緝隊可能包含三個真實人物,這些人在解放后都被追剿處決。我對同學們說,就劇本內容而言,每個角色都有真實背景,戲曲文藝作品能做到這一點是十分不容易的。
在幾年以前,趙羽團長帶領京昆藝術團就開始創作關于李大釗英雄事跡的原創京劇,后來在市委市政府主管部門和首都京劇界藝術家的大力支持下,他們努力克服民營藝術團體面臨的諸多困難,經過向相關研究李大釗的專家認真學習以及對劇本的編創和藝術創作,終于成功的推出原創現代京劇的大戲《大釗先生》。關于李大釗等中共早期先烈事跡的文學藝術作品尚不多見,戲曲上似乎更少一些,《大釗先生》的創作演出成功,是京昆藝術團、編導和參演藝術家們在困難條件環境下的突破創新,所盡傾心之力,更是表達了他們對先烈的敬仰之情,對觀眾也產生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