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我們仨》 讀懂幸福
徐徐

    一口氣讀完楊絳先生的《我們仨》一書,已是而立之年的我突然領悟,幸福就是一家人團聚時的相親相愛,離別時的牽腸掛念,是風雨中的攙扶,是坎坷里陪伴……

  《我們仨》這本書出版后,便成為備受讀書人共同推崇的好書。全書沒有富麗堂皇的詞語,沒有濃墨重彩的描繪,更沒有激情四溢的演說。時年92歲高齡的楊絳,以沖淡平和的筆調記錄了她與丈夫錢鐘書及女兒錢媛享受63年的人生經歷,他們不求富貴不求名分,他們擁有最簡單的快樂,也忍受過最艱難的社會壓力,在這個家里,每個人性格各異,卻都擁有一份樂觀豁達的心態。文章洗盡鉛華,干凈素樸,就像一場溫馨而動人的電影,把一個可愛的學者家庭、一段綿長久遠的回憶,緩緩呈現。

  在楊先生的作品中,她們一家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家。就像書里寫的那樣“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比欢?,正是透過這平凡的家庭,瑣碎的時間,讓我們領略了一代文學巨匠不平凡的人生追求、精神風貌和人格魅力。楊絳和丈夫錢鐘書年輕時遠渡重洋求學,又在國難深重的抗日戰爭時期學成歸國,足跡跨過半個地球。他們經歷了風云多變、災難重重的半個多世紀:戰火、疾病、生離死別……即使在最貧困交加,最物質匱乏的年代,他們仨都那么充實而富足、幸福而充滿詩意的生活著。楊先生說,我們不曾浪費一點時間而放棄讀書,不曾忘記過對生活的信念。無論多困難的境地,對我們來說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錢鐘書先生有機會留在國外,有機會獲得很好、很優越的生活待遇。然而,他說:“我們是中國人,愛祖國的文化,愛祖國的文字,愛祖國的語言。一句話,我們是倔強的中國老百姓,不愿意做外國人?!卞X鐘書毅然地回到祖國,回到了我們仨中間。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以自己的人生選擇,我們闡釋了愛國、愛家,闡釋了什么是亂世中的淡泊寧靜。錢鐘書與家人再度團聚時,曾深情地說:從今以后,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表達了對家庭、對妻女的無限眷戀和濃濃摯愛。讀到這里,我禁不住心生羨慕。怎么不羨慕呢?能有這么一個家,歡喜憂慮能淡然處之,惺惺相惜,縱使路上有離情,也是朗朗一生。

  民族危難時的相攜報效祖國是一種幸福,風云動蕩時的不離不棄是一種幸福,平靜生活中的惺惺相惜也是幸福。書中記錄一家人的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同時,用了更多的筆墨來回憶一家人的相濡以沫。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段,但楊絳先生卻可以把它們串聯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一粒粒珍珠串起來,就變成了一條璀璨的項鏈。作為一個妻子、一位母親,楊絳為丈夫和孩子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付出了所有的愛。文中有這么一段話:“拙手笨腳的鐘書常常做壞事,打翻了墨水瓶,妻子說:不要緊,我會洗。鐘書不小心把臺燈砸了,妻子說:不要緊,我會修。鐘書把門把手弄掉了,妻子說:不要緊,我來安上。鐘書也就真的放心了?!币粋€憨厚老實,一個慧心如蘭,作為橫跨兩個世紀的著名學者和翻譯家,楊絳女士始終對自己的學術成就保持低調,對丈夫深深敬佩但從不夸耀。

  這就是楊絳筆下的我們仨,它宛若一杯綠茶,清新撲面,又回味悠長。讀罷此書,心中涌著的是滿滿的感動,感動于這簡單的快樂,感動于這種濃濃的溫情。楊先生用娓娓道來的講述,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幸福不在于華衣錦食、不在于功名利祿,幸福就是簡單地生活著、努力地攙扶著、相互地體諒著。幸福就是善于在生活中尋找濃縮著親情的珍珠,將她們連接成美麗的項鏈。

  有人說,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愛讀不同的書。是的,如果說《愛麗絲夢游仙境》讓童年的我懂得了善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青春的我讀懂了堅強,那么《我們仨》便讓而立之年的我懂得了幸福。(合肥 徐徐)

分享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文明網立場。如有轉載,請標明文章來源。
熱度
更多>>
  1. 念楊絳:唯愿喜愛勝“刷屏”
  2. 黨員老爹的“革命浪漫主義”精神
  3. 傅雷最后的底牌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