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清風,來自千年之外

  古城廬州,今之合肥,洗盡歲月鉛華,還原于今人眼前的,是那古樸敦厚的城墻和平實厚重的文化遺存。這里有關于包公諸多婦孺皆知的故事與傳說,在人們心里,他已不只是現代意義上的普通公務員,即便是一名高官,也已褪盡其應有的平凡之色,而是集眾多期盼與理想的化身,成了穿越千年的精神寄托。包公,成為百姓心中的一尊神靈。

  世上的神,都是人們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的。而對于包公這樣神一般的人物,在歷史上是有和普通人一樣的成長經歷。不同的是包公之所以成為包公所特有的家風傳承。

  現代人對于家風的功能性認識可能古人那么強大,因為現代人能從更多的地方樹立或改變人生觀。古人與社會的聯系明顯沒有今人強勢,因此對古人來說但,家風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好的家風,不一定要求父母親都是書香世家,但對于傳統美德、傳統價值觀的傳承則是共通的。在傳統價值觀主導的社會,即便是一個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農民,也一定知道廉明乃為官之本、仁孝乃百善之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近日看了一部紀錄片《千年包公》,片中呈現給我們的,不是戲劇中的包公,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存在與歷史中的,有著良好家風傳承的青年才俊,從包拯自幼“挺然若成人,不為狎戲”的成長經歷,看出包公自覺修身、嚴于律己的品格由來已久。放眼當下,我們又該從中領悟到什么樣的精神呢?概而言之,當學習他一以貫之的“四顆心”。

  第一,警心。我們常常以此自勉,期望做到自覺抵制外界誘惑,保持一顆警惕之心。包公自幼就表現出的警覺之心,讓人深切體會其“挺然若成人”的不同尋常?!敖煺叱?,近墨者黑”,“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這些淺顯的道理,極易在瑣碎的生活中被忽略。而包公讀書時拒赴富人宴的故事,就表現出他少有的老成與警覺。這種很容易被忽視的品格,恰恰正是我們當下更加需要養成和鞏固的。

  第二,恒心。近年來,黨中央反腐利劍高懸,“打虎”“拍蠅”重拳頻出。從一些落馬貪腐官員的懺悔中不難看出,貪腐之念并非與生俱來,只是因為種種原因而守不住初心,旋即成潰堤之勢而一發不可收拾。包公的清正廉潔、公正無私,就像天宇中閃閃發亮的一顆恒星,耀眼奪目而令人敬畏,逐漸成為百姓心中的一座豐碑。一起小事件,折射出包公的恒念之堅定。他在端州任職期間,體察民情,免除硯工之勞苦,離職時硯工自發送行,贈送一方硯臺,被隨行人收納。包公途中得知后,毅然將硯臺拋入江中。且不論是否適當,而對于這份執著的情懷,是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學習和努力躬行的。

  第三,孝心??v觀包公的一生,其對父母的孝順,與其日后為人為官之道一脈相承。包公的孝行,不只是簡單意義上的善待雙親,用今人標準而論,則是以犧牲巨大的政治生命為代價。母親不愿隨他去外地任職,他便毅然辭官,這一辭就是10年,歐陽修贊嘆其“少有孝行,聞于鄉里”。包公的孝行與忠、廉之品格緊密相聯,于今人的啟迪作用在于,在家孝順父母、品行端正,必然家風正、行為端,長此以往,必定有助于塑造清正廉明之政治品格。欲求社會和諧,離不開家庭和諧,黨員干部理當在營造家風方面立標桿、做榜樣,善待家人,珍惜家庭。

  第四,清心?!扒逍臑橹伪?,直道是身謀?!薄扒逍摹笔菍Φ赖碌囊?,“直道”則是為官為政的哲學,包公做到兩者的完美結合。將鏡頭前移,我們能夠看到他受到父親包令儀從政生涯的耳濡目染,從小就懂得報效國家的人生大義。往后,便是與恩師劉筠的相互支持與共勉。這些外在的因素,對于包公精神品格的形成至關重要,而其自身的人格魅力更是后人應該學習借鑒之處。學習與傳承包公的精神品格,就是要學習他的清心之本,學習他的直道之策。

  包公身已遠去,其形其神其品卻已經深深地烙在了江淮大地乃至全國人民的心中。不只是他的故鄉小包村的村民感到這份榮光,我們豈能不感同身受這份閃耀的歷史文明呢?在感喟憑吊懷念尊崇等多種情感的交叉之中,我們享受到亙古不變的精神饋贈,那就是從千年之外拂面而來的一股清風,無時不滌蕩著我們的心田。(2016年5月29日星期日)

分享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文明網立場。如有轉載,請標明文章來源。
熱度
更多>>
  1. 端午之思 | 紀念的本真 在于把屈原還給歷史
  2. 端午之食 | 艾葉飄香 飄的是鄉愁
  3. 端午之思 | 找尋靈魂自救的"藥引子"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