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難盡說編輯
蔡長虹

  有人說:十年編輯九(久)坐案頭,八方約稿需要七竅玲瓏忙得六親不走,即便五官老矣,但仍要四體勤快。三審校稿為兩個銅鈿,一生清貧。三聯原總編輯李昕卻說:這輩子就是想當編輯,沒有一種愛不需要付出代價,愛上編輯可能付出的代價更大。

  李昕最早就職于人民文學出版社,與文壇耆宿、名流大師打交道10余年,眼界寬廣、訓練有素;做到人文社社長助理兼編輯室主任,卻拒絕被提拔為主管發行的副社長,僅因當時一心只想做編輯。赴香港任三聯書店副總編輯、總編輯,經歷金融風暴,“在深井里游泳”,冷暖自知,也深刻理解了出版人的文化理想。8年后回北京,任北京三聯書店副總編輯、總編輯,和三聯領導班子一起帶領三聯同仁調整思路、改革體制、解放思想,從小而特向做大做強轉型,創造了規模和銷售收入的新高,在維護和擴大三聯的品牌影響力方面功不可沒。如今,他把自己幾十年的從業經驗整理成《做書:感悟與理念》,讀這樣的書對編輯對出版人來說都是如渴飲水的一大好事。

  編輯工作有時是錦上添花,有時是雪中送炭,有時是起死回生。有些作品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被拒絕出版,好編輯卻并不因人廢言,因言廢書,這些被拒絕的作品里面可能就有一些驚世之作,端看你的眼光和膽略。

  當然,書中也不盡是成績,也有遺憾、無奈、困惑:三聯也曾揮淚別金庸;也曾與林青霞的《窗里窗外》交臂而失;也曾因版稅或首印“拼”不過一些出版社,而目視到手的好書被搶去;也曾被其他競爭伙伴挖走重要作者而引為深刻教訓;也曾因某些是非而與作者對簿公堂……

  這是一個作者重視品牌、口碑與人情,也重視版稅、首印與營銷的求全時代。這是一個新書壽命3個月,沒賣出去就再難見天日;書店上架兩星期,不動銷就下架;讀者掃一眼、翻一下,就決定是否購買的快銷時代。也是一個需要編輯具有選題眼光、文字功底、設計感覺、經濟頭腦、溝通能力、營銷手段等十八般武藝的雜家時代。在這個時代做編輯,需要絞盡腦汁,歷盡辛苦,尤其不易。閱讀是一件孤獨的事,而出版是一場力求雙贏甚至多贏的博弈。如何既上手快,又后勁足?如何低頭能查缺補漏,抬頭能仰望星空?如何不僅兼顧經濟效益,還能不失品位、品質、品格?

  李昕說,要想做到這一切,必須重視做書的感悟與理念。他以從事出版30多年的豐富經驗,從激情與悟性、策劃先行、功在案頭、以文會友、創新與增值5個方面入手,貫穿選題策劃、編輯加工、裝幀設計、宣傳推廣等出版全流程,用大量精彩、鮮活的案例,講述那些產生過重要社會影響的圖書的出版過程、背后故事以及經驗教訓,涉及楊絳、傅高義、楊振寧、王蒙、王鼎鈞、金庸、李敖、李澤厚、劉再復、何兆武等諸多文化名人。通過這些文人書事,讓你了解出版人應有的使命、情懷、智慧和擔當,從而得窺出版的真義。

  作者誠心以向,傾囊相授,使它擔得上傳道授業解惑之能也,這也是這本書比任何一本編輯教材都更打動人心之所在??梢哉f,書中的種種,是當代出版的縮影,也是當代文化的縮影。(本文轉自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分享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文明網立場。如有轉載,請標明文章來源。
熱度
更多>>
  1. 價值的尺度
  2. “圖靈的困境”
  3. 孔子 優雅的資深“吃貨”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