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故鄉都在消逝
周顯寶

 

    在每個人心目中,故鄉是最美妙的落點,那里存放著孩提時代的記憶,那里記錄著自我蛻變成長的印記。不曾想,停下生活急匆匆的腳步,回頭張望,是一縷清香撲面;低頭沉思,是一縷憂傷跌落。只因,歲月在流逝,故鄉的記憶在漸去漸遠。

  好在有這樣一些書,在提醒我們眺望故鄉。捧起王開嶺這本《每個故鄉都在消逝》,有了發自內心的由衷認同,“每個故鄉都在消逝”,一個具有時代性的精神題目,既是真實近況的表達,也是充滿善意的提醒,讀之內容,拆散了我掩藏的思維藩籬,喚醒了我久違的生命質感。

  大底來說,一本好書,一定是作者內心訴求最真實的描繪,有情緒的流露、有理性的洞見,這本書亦是如此。打開網頁,搜索“王開嶺”,有這樣簡單的介紹:男,1969年生,央視《看見》主編,其寫作以關注體制文化和國民生態為主,同時兼顧文學性思考,他的書被公認為“精神啟蒙書”和“美文鑒賞書”,他真切是一個精神明亮的人。想來,這樣的出生、年齡、經歷、時代,都會為他的書增加底蘊和光彩。

  早些時候,魯迅的“故鄉”扎根于我們的腦海中,在語文老師的啟發下,帶著批判的視角,一邊見識那時農村經濟的凋敝、農民生活的貧困,一邊剖析、探究辛亥革命的不徹底、封建迷信的束縛等等。過了93年,魯迅的“故鄉”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王開嶺的“故鄉”, 現代人的“故鄉”,這樣的故鄉有些滿目瘡痍的繁華、有些相見不如懷念的情緒。

  在書中,共39篇文章,一一記錄著王開嶺對故鄉的記憶,以及對故鄉巨變的睿智思考。從中,我發現他對自然的成色和元素念念不忘:比如荒野、河流、水橋、黑夜、流螢、燕巢……,比如日歷本、漫步、放學路上、登高、鄉下人、街坊……,面對這些,我想表達,他這不是傷感式的懷舊,這只是深愛的流露;他這不是兒童式的隨性,這只是基因的流淌。

  曾幾何時,我也為自己的故鄉痛心,只是因為那些美好輕易的遺失了。小河邊嬉水戲魚、在稻草堆里捉迷藏、提著小火爐烤火、鵝毛大雪里打雪球、老娘喊著小名兒的回聲……一眨眼的工夫,這些事物只剩下了孤寥的背影,成了往事和收藏。向后輩說起,這成了美好的傳說,成了他們夢寐,也成了我擱置內心中無法抹去的記憶,只能是自我回憶、撫慰。也不曾想,這樣的感覺和疼痛,都附著在我的同齡人的身上。因為,從鄉村到城市,每個故鄉都在淪陷,每個歸來的游子都成了陌生人,這竟是一代人的鄉愁。

  很慶幸,在這個浮躁和喧嘩時代,有王開嶺這樣的“閑人”,用清潔的思想、詩性的文字、純美的靈魂,帶我們重溫童年的記憶和瑣碎的知覺,再現歲月的容顏和光陰的故事,這種打動,讓溫暖和陽光植入內心,讓念想不再停留天際云端。我喜歡這樣靜靜的讀著,喜歡這樣被淡淡的幸福寵著。也希望,有更多的讀者從中有了念想,以托腮沉思的姿態,回憶、感受、體悟那些遺失的美好。

分享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文明網立場。如有轉載,請標明文章來源。
熱度
更多>>
  1. 價值的尺度
  2. “圖靈的困境”
  3. 孔子 優雅的資深“吃貨”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