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某電視臺就窨井蓋被偷,行人會不會管做了個心理測試,馬云作為唯一站出來的路人上了電視。猛不丁闖進電視鏡頭的馬云說:“我就看看有沒有警察,來回走了四趟了……”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成功登陸紐交所,并且開盤報以92.7美元,較68美元發行價上漲36.3%,阿里巴巴集團市值達到2383.32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至此,阿里巴巴執行主席馬云的身價也達到212.12億美元,成為中國新首富。
就在阿里巴巴上市之際,《穿布鞋的馬云》(王利芬、李翔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4年9月第1版)同步上市。這是一本從1992年第一次創業到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唯一客觀、真實記錄馬云22年創業歷程的作品。阿里巴巴官方首次面對公眾開放馬云創業中重大時刻的關鍵決策過程,毫無回避地評述馬云所有的創業細節與重大決策,包括錯誤的。
從最早的海博翻譯社到如今全球市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馬云用了22年,他的創業過程所起到的示范效應與激勵效應使每個創業者都為之瘋狂,每個創業者都關心這個被稱作“外星人”的企業家到底具有怎樣的能力,他的創業過程能給后來的創業者帶來什么。曾經,各種研究與著作鋪天蓋地的記錄馬云的創業片段,為之打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創業神話,但這都是局外人迷茫的局部記載,它告訴你馬云的成功,但忽略了他的過程,忽略了所有商業行為的決策背后才是后來創業者所想要了解的對象。
馬說過,“我連小區首富都不想當?!彼€說過,“我不是一個成功學的人,我不喜歡看成功學,我只看別人怎么失敗,從別人的失敗里反思什么事情我不該去做。創業,知道什么是對的,你未必能獲得成功,但是只要不犯錯誤,你就一定就能成功!”毫無疑問,馬云是個傳奇,但他是人不是神,肯定也有“失誤”的時候,只是在公開記錄的資料內很少能觸及到他的失誤決策罷了。而這本《穿布鞋的馬云》,就是對馬云的創業得失進行盤點,將馬云商業人生中的正確與錯誤一一總結。
在本書中,最熟悉馬云的創業者王利芬攜手馬云最信得過的媒體人李翔,認真梳理馬云22年的創業歷程,對馬云的27個重大關鍵節點:關于融資、關于團隊、關于管理、關于談判、關于失敗、關于企業愿景、關于企業文化、關于戰略、關于人才……都做出了結論式的回答,評述馬云所有的創業細節與重大決策,包括錯誤的,真正把馬云和阿里巴巴還原到歷史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作者不雞血不勵志不神話馬云,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實的馬云,堪稱唯一客觀、真實、完整地還原馬云22年創業史的里程碑作品。
從某種意義上說,馬云的創業史,也是一部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1992年馬云第一次創業,成立海博翻譯社,初次歷練,獲得最重要的創業經驗——不能選擇無法規?;膭摌I項目,當年國際互聯網協會(ISOC)正式成立,但中國與之無關,馬云也不知互聯網;1995年創辦“中國黃頁”,與互聯網接觸,不了解資本的滋味導致失??;1997年加入外經貿商務信息中心,這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元年;1999年創立阿里巴巴;2000年軟銀投資阿里,同年因為沒有盈利模式而又有很多員工,阿里出現首次危機——裁員,并舉辦“西湖論劍”,打造企業文化;2003年成立淘寶網,創辦支付寶;2004年,網商大會為電子商務生態圈鳴鑼開道;2005年阿里聯姻雅虎;2006年淘寶大戰,馬云致命三動作擊敗eBay,奠定創業教父地位;2007年B2B上市,馬云成為符號;2009年馬云造節“雙十一”;2010年拆支付寶,同年阿里巴巴實行“合伙人制度”;2013年布局物流,成立“菜鳥”;2013年余額寶誕生;2014年阿里巴巴移動新布局,從IT到DT,阿里上市成為全球市值最大互聯網公司……沿著馬云走過的創業路,我們看到的是驚心動魄,看到的是坎坷、挫折與成功,看到的是中國互聯網的精彩嬗變。
毫無疑問,馬云對于年輕人及后來的創業者來說有著無可取代的標桿地位,而馬云也樂意分享自己對商業的思考來與年輕人共享,因此在《穿布鞋的馬云》一書內,獨家公開了與年輕人面對面的演講視頻,馬云對年輕人創業的點評視頻以及數十位行業大佬推薦的視頻。書中,馬云在與年輕人面對面演講時說:“在我二十歲的時候,那個時代不是我們的。但我相信四十歲以后這個時代是我們的,為了四十歲這個時代,我從二十歲開始,積極地尋找社會進步的東西,尋找未來,尋找完善自己……(如今)你們必須把它干好,20年以后別讓我們抱怨你們:你們當年吹的很牛,現在輪到你們干你們試試看。所以準備(好)20年以后的你們,中國是你們的?!?/p>
從路人甲到億萬富翁,從草根到中國首富,從大學英語教師到創業“教父”,馬云無疑是成功的,更是杰出的代名詞:因為他看到了,并相信未來;因為他相信了,還和一個團隊一起去身體力行了;在身體力行中面對許多艱難時還不放棄。他曾說,即便是下跪也要把互聯網泡沫跪過去?;蛟S,當我們也具備了這種敢于“跪過去”的堅信和堅持時,離成功也就不遠了,從路人甲到主角的逆轉也就不再是癡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