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7月7日,由哈爾濱廣播電視臺策劃實施的“英雄當歸——為俄羅斯二戰老兵中醫保健全媒體公益行動”啟動,在2個月的時間里,活動團隊行程1.5萬公里,到訪莫斯科、圣彼得堡等13座城市,記錄和傳播老兵們關于中俄共同戰勝日本侵略者和德國法西斯的故事。一名90后女孩兒全程參與,從最初的懵懂陌生到后來的感同身受,她選擇用文字,表達她最誠摯的敬意。
正文:
今天是我們“英雄當歸——為俄羅斯二戰老兵中醫保健”全媒體團隊在俄羅斯的最后一天。
從8月15號我到達圣彼得堡開始,幾乎每一天都在和俄羅斯的老兵打交道,這些老兵有的參加了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有的曾攻克柏林,還有的從遠東進入中國,甚至還來過我的家鄉哈爾濱。他們曾經親眼目睹過生與死,為我們聲情并茂的講述了在二戰期間那些真實發生在他們身邊的或有趣或催淚的故事。
如果讓我說說對俄羅斯老兵的印象,那第一點一定是愛整潔。我的朋友知道我來到俄羅斯,都會促狹的問我俄羅斯人是不是都有“味道”。不過我見過的老兵比我一個女孩子還愛干凈,所有的老奶奶在采訪前都會照照鏡子,短發的,用手或是隨便攜帶的梳子仔細的攏攏頭發;長發的,更是將頭發盤的沒有一根碎發??拷诉€可以聞到淡淡的香粉味。老爺爺更是講究,皮鞋擦得光亮,在接受按摩時脫下鞋子,潔白的襪子上甚至沒有一點發黃的痕跡。
我還記得一位老人隨身帶了鞋拔子,讓人覺得又好笑,同時又為老人的生活態度而震驚。
今天在海參崴的老兵醫院里,有一位九十二歲的老兵,她穿了一雙有破洞的絲襪,脫下鞋子的時候特別不好意思,最后還是害羞的用外套把自己的腳擋住了。
其實在戰爭時,條件真的非常艱苦,尤其是對于女人,現在住在伊爾庫斯克的葉卡捷林娜·吉里洛芙娃·薩母隨金娜說,當時她們不能洗澡,住的地方更是老鼠和蟑螂的家,當時大家都是一樣,但是現在回憶起來依然覺得太難熬了。戰爭給予人們的不一定是消極和絕望——經歷過生死的人才更加的熱愛生活。
再有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點是老兵們似乎都很不服老。雖然這些老人已經有九十歲高齡,甚至年紀最大的已經有一百零一歲,可是他們哪怕步履蹣跚,也堅決不要我的攙扶。腿腳硬朗些的,干脆比我們這些扛著機器的年輕人走的還要快,還要走到門口停下等我們。
在跟我們告別的時候,有些老爺爺會熱情的擁抱我,而有個老奶奶更是有趣,拉著我們隊里的小伙子說,她要是年輕點,是要跟他回中國的。
更夸張的老爺爺還會問我們的中醫他怎么調理恢復某些功能,吃人參能不能有些幫助,讓醫生在旁邊哭笑不得。如果不是他們胸前的榮譽徽章和脫下衣服后背深深的傷疤,我覺得他們和我身邊那些和藹又可愛的老人沒什么不同。但是正是那些用傷疤換來的勛章讓我十分欽佩,敬佩的是他們在經歷過那些戰火的洗禮后又保持著善良的心和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本性。
有時我的問題會揭開他們塵封的傷疤,他們用很淡然的口氣和我們分享那段我們未曾經歷的歷史。也許戰爭剛結束時,他們曾被政府遺忘過一段時間,過得并不是很好,但是他們依然為祖國榮耀,這是他們親手捍衛的土地,而歷史也永遠不會將他們遺忘,他們是生長在我們鄰國土地上堅韌的白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