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70年 | 親歷!八年抗戰中廣東省府的五次遷移
丘質模

抗戰時局中的廣東省府主席吳鐵城于1938年在省府駐地巖洞石壁題刻

    抗戰八年,廣東省府先后于1938年10月29日、1939年冬、1941年秋、1942年7、8月和1944年6月五次遷往廣東省的西北部連縣(今稱連州)地區,時間跨度共6年。連縣這個小小的地方,既見證了廣東地區的抗戰也是華南戰場的一個縮影。

  一 廣州淪陷首遷連縣

  1938年10月12日,日寇突襲廣東惠州大亞灣登陸,10月19日吳鐵城主席率省府人員撤到韶關翁源縣,22日廣州淪陷。南海、番禺、順德、從化、花縣等相繼失守。26日敵軍再陷佛山、三水, 28日集中主力,矛頭直指省府遷入的韶關翁源。時局急轉直下, 國民政府于10月28日再批準廣東省府進駐連縣。次日, 吳鐵城主席即率省府機關由翁源遷到連縣三江鎮(今連南縣城)辦公。

  三江鎮有眾多石灰巖洞,其中幾個大石巖,抗戰時成為省府機關的辦公要地。如湟本的觀音巖,約三萬平方米大,深約1500米,是省財政廳故址。巖內整個廳面用石頭砌平后,再鋪上木板。上世紀60年代后期, 木地板被不慎失火燒毀。

  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大片土地,兩個月時間就先后落入敵寇之手,廣東面臨全面淪陷的危險,國民政府于1938年12月23日重組省府。命令李漢魂將軍率部回粵主政。1939年元旦, 李漢魂在連縣民眾會堂宣誓就任九屆廣東省政府主席,兼任廣東省軍區司令和第35集團軍總司令。李漢魂向全省軍民誓言:“鋒鏑余生之漢魂,決心臥薪嘗膽。沼吳有日,目的所在不達不休?!?nbsp;

  日軍當時控制了粵北與外界陸上交通線, 封鎖了大、小北江航道,并對連縣城鄉狂轟濫炸,妄圖把連縣廣大軍民困死在包圍圈內。1938年11月6日.一天就派來18架敵機狂炸連州城,投彈數十, 死傷男女百余;小小縣城,毀屋無數,滿目凄涼。市民為保安全,紛紛疏散到鄉村躲避,市面一片蕭條 。時任燕喜中學校長楊芝泉,目睹敵機慘絕人寰暴行,義憤填膺,當即在校內一塊高崖之上建碑,刻上“毋忘國恥”四個大字,教育學生。這碑至今仍保存完好。2003年,連州中學原地加豎一碑,碑上以花崗石銘日寇罪行。

  二 封鎖下的連縣民生交困

  連縣歷來是粵北及粵湘邊境十多縣數十萬人民食鹽集散地,食鹽生意從而也成了連縣經濟重要支柱。鹽商從廣州采購,經大、小北江運回,在聞名的鹽鋪街銷售。

  當大、小北江被日軍封鎖后,連州鹽業經濟臺柱隨而被毀。鹽,是人們賴以生存不可或缺食品,食鹽斷源,社會一片恐慌??h府曾發動民眾將原來鹽倉、鹽鋪的地下泥土挖起來,用水淘洗、濾去雜質,再將澄清后的水復熬成鹽,暫解燃眉之急。

  除鹽以外, 其他靠外地購進的必需商品,來源也被切斷 ,物價普漲、暴漲。鹽價最高,漲至80元一斤,是油價的40倍??h府為了安撫民心,以100斤鹽換1000斤谷,給每鄉配數千斤鹽。九陂下水鄉鄉長鐘慶芳,竟敢以1800-2000斤谷換100斤鹽賣給鄉民,乘機大發國難財,決非僅此一例。

  當年日軍侵占的廣東三分之一地方,全是富饒地區,余下的國統區,幾乎都是貧瘠山區。據有關記載, 抗戰前1937年廣東稅收為3000余萬元,1938年銳減到1300余萬元,省財政極度困難。對山多地少貧瘠的連縣來說,尤為糟糕??箲鸢四?,省府所屬機關,及隨之遷連的單位、群體、實業,僅可查的就有87個,連同走避戰禍隨來民眾超過12萬人,相當于連縣原住民的一半多。別的不說,吃飯就是一大難題 。

  1940年5月前后,連縣縣境出現嚴重蟲災,蝗蟲一天吃掉幾十畝的禾苗。全村農民聯手捕殺,也無濟于事,損失稻谷五十萬零九千多擔。晚造又遭嚴重旱災,除沿河兩岸能用水車供水的稻田外,所有望天田幾乎顆粒無收。這年春荒期間,東陂農民終于爆發“十村搶米”風潮。            

  1943年5月,民眾家無粒糧。老百姓每日都成群結隊上山挖硬飯頭(土茯苓)和采野菜充饑,鳩形鴿面的人,比比皆是。值此百姓挨餓之時,連州的榮豐、阜康碾米廠老板,卻乘機囤積居奇,抬高糧價,甚至關門不賣。民眾被逼上梁山,數百憤怒人群破門而入,哄搶廠房谷米,有的肩托大包120斤而去,有的手提幾十斤而逃。當亊者川流不息,圍觀者人聲鼎沸,風潮前后持續了三小時多。之后, 慈善者倡議賑濟, 實行施粥, 遍及城鄉 。  

  饑餓與疾病相伴而生,人們為了活命,必然饑不擇食。當年病死的家禽家畜,都弄來吃。我家不遠的一個村,就有人吃了死馬肉喪命的。廣泛流行的雞瘟,也許就是當今‘禽流感’的“始祖”吧。家里養的瘟雞死了, 就有雞肉吃,我還暗自高興。因那時若非過年,休想吃上一頓雞肉。所幸還沒出事。由于環境衛生太糟糕,傳疾病自然就多,人死了也不知是怎死的。而我,或許是不幸中萬幸者之一吧,我六、七歲就患上隔天發作惡性瘧疾,下午二時左右發病,開始冷得發抖,接著就高燒不已,一次燒到不省人事,是用艾火強刺激救回來的。每年蚊子一咬,我就發病,年年如此。病久了,身體非常虛弱,內心十分憂傷。我于1953年上大學離開家鄉疫區后,承蒙華中師大校醫悉心醫治,才甩掉這多年頑疾。

  三 連縣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戰與犧牲

  在敵強我弱形勢下,廣東的抗戰極其艱辛!日寇投降后才得知:1945年秋,每8個侵華日寇,就有1個是由孤懸敵后的廣東軍民抗擊著!中國戰區受降日軍共111.8萬人,廣東戰區受降的就有140510人,占1/8強 。

  抗戰前線的兵員補充,連縣也不堪重負。1938年冬,連縣實行征兵制:兄弟倆,征一人;多個的,再酌情加征。那時我在新殿廟小學上學,鄉公所同在這老廟里。我??匆姾蓸寣崗椀泥l丁把五花大綁的青壯年抓來,然后用一丈長大木閘鎖著一個腳,第二天再押送縣府。1939年底,我們上水鄉無法完成征兵任務,老實巴交的班賢育鄉長,嚇破了膽,乘黑夜跑到我們二樓教室上吊自殺。嚇得我們半年都不敢去那上學。

  炎秀堂侄女比我大幾歲,16歲嫁給九陂小水鄉將軍山某男子,我是歡送新娘花轎的男童之一?;楹蟮诙?丈夫被抓去當兵。約莫再過一年,傳來丈夫死訊。從此她郁郁寡歡,經?;疾?最后患上腦膜炎,未滿20歲就悲慘離世。她是我人生中唯一送花轎出嫁的人,因此,她那美麗新娘的身影,永生留在我腦中。

  1944年6月,省府第五次遷到連縣,日軍便要來攻打??h府馬上成立戰地動員委員會,動員全縣人民破壞縣域公路、橋梁,堅決抵抗。九陂區上水鄉、小水鄉及龍坪等多處要地群眾,日夜兼程,很快就將連陽戰時公路,挖了許多兩三米長、一米多深戰壕,以阻擊來犯之敵。軍民團結如一人,使得敵寇望而卻步。

    1944年底,德、意、日法西斯節節敗退,末日近在咫尺。但日寇卻要殊死頑抗,妄想從速攻陷西南重慶等戰略要地,茍延殘喘。于是拼命增強粵桂黔各路進攻。日軍集結了兩萬余兵力,于1944年12月29日南北夾擊,攻下韶關,終于打通粵漢鐵路。隨即又調集2800余人,從湘江南下,于1945年1月6日突然進犯連縣星子、東陂,妄想乘勢再陷臨時省會。連縣軍民同仇敵愾,奮起抵抗。雙方在橫江山、云霧洞等山地激戰十余天,擊斃日寇30余人,敵軍只好狼狽東逃。喜訊傳來,連縣城鄉一片歡騰!

  日寇在進攻和敗退途經連縣各地時,豺狼本性,暴露無遺:“遇男子捉去作向導,不從者殺之,或用火燒死,或生埋地穴。遇女子輪奸致死。住過房屋,不論墻壁、樓板、瓦面,或穿洞破壞,或放火燒毀;糧食和豬牛吃不完,就燒掉或傾入廁所,或放毒其中,鍋頭、水桶、缸罐皆被打碎。 ”

    1945年夏天,天旱,田地黽裂。秋,大風,早晚造失收,民眾饑餓。除了天災, 連縣還流行各種致命傳染病,如紅白痢疾、腦膜炎、肺結核、惡性瘧疾,甚至麻風病。據縣志記載:“縣內發生嚴重的流行性瘧疾和赤白痢,據不完全統計,死去4500多人?!蹦菚r患傳染病死去多少人,誰也不知道??梢赃@樣講,當局對活著的人都無能顧及,怎會有余力去統計死去的亡靈。

  在家門前連陽戰時公路上,天天都有兒童教養院面黃肌瘦、衣衫襤褸成群難童,往陽山縣黎埠鎮疏散。他們邊走邊張望,想找東西充饑。一看到菜園,就蜂擁而入,或拔蘿卜、或剝菜頭生吃??吹竭@大批同齡難童種種慘狀,更加深我對日寇的憎恨。

  據“廣東省兒童教養院始末記” 記載:“教養院把淪陷區大批無依無靠難童搶救到后方,免遭日寇蹂躪,當然是莫大善舉。但難童入了教養院,由于救濟款被層層克扣,加上時局日益惡化,物價暴漲,難童普遍吃不飽飯,不少兒童因饑餓而病死,也有不少兒童受不了這種苦難而逃離,流離顛沛而死亡?!?/p>

  抗戰時,在我家鄉及其他鄉村,有不少童養媳和婢女,她們都過著非人生活。附近村一戶有童養媳人家,養了一些豬來維持生計,每天都要用大鐵鍋來煮豬飼,灶臺比較高,要蹬一兩個步級上去。這個活就由一個年約10歲童養媳擔當。夏天的一日,她登上灶臺步級去攪拌豬飼時,不知怎的,一頭栽進鐵鍋里,被活活燙死。這令人毛骨悚然的悲劇,誰聽了不肝腸寸斷!可憐的小女,究竟是誰家窮人后代,或與教養院有無關系,我就不得而知了。  

   四 粵秀中學組織的抗日宣傳活動

    1937年盧溝橋戰事伊始, 中共領導的“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便在連縣宣傳抗日;是年底,還建立了中共連縣地方小組 。同年底, “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 總部還遷來連縣星子;有‘小延安’之稱的文理學院及文理附中(1942年改名粵秀中學)隨后也遷入東陂。從此, 抗日宣傳便在全縣蓬蓬勃勃地開展起來。

  粵秀中學的學生會十分能干,經常開展符合青少年學生特點的各種活動,如組織歌詠團、話劇團、“文苗”文學研究社,出版學生會和班級墻報、舉行時局討論會等;還不時組織學生在連州城鄉演出話劇、歌劇等等,使抗日救亡宣傳日益深入人心。

  粵秀中學九陂籍的謝震、楊青山、陳佐唐、譚浩4位學長,將九陂在連州中學、省女師、韶州師范、勵群中學、基聯中學、燕喜中學……讀書的同學,串連組成 “九陂三鄉同學會”,動員大家回鄉宣傳抗日。數十人的龐大宣傳隊,終于1943年暑期云集九陂宣傳。同學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發揮各自所長,或發動捐款,或購買宣傳用品,或向人借汽燈之類演出用品,或登臺表演,甚至有如丘質堯等一些同學不辭勞苦,遠赴東陂粵秀中學借演出布幕。40公里的路程,硬是靠步行肩扛,把布幕和一些服裝、道具扛回九陂,以保證晚會演出成功。同學們分別演出了話劇、歌劇、大合唱、相聲、疊羅漢(疊羅漢最高者手舉“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條幅)十多個節目。宣傳期間,幾乎能寫大字的民居墻壁,宣傳隊都用墨筆寫上“抵御倭寇,抗戰到底!”等標語。

  這次宣傳對我幫助很大,從此,我開始關心抗戰形勢了,1944年夏,方先覺將軍率部抗敵47天的衡陽保衛戰,我天天在打聽、在議論, 對那些浴血抗敵勇士們,由衷地感到自豪、敬佩和感激。1944年秋我上了粵秀中學初一后,經常去看學校出的墻報,最愛看附有地圖解說、有進攻箭頭指向的戰況評述。

  五 中共連縣地下黨組織有生力量投身抗日一線

  1944年冬,中共連縣地下黨根據抗戰需要,安排粵秀中學謝震等四、五十個革命師生,喬裝打扮,分批偷越日寇封鎖線,步行到東(莞)、寶(安)、惠(陽)地區,參加東江縱隊的武裝斗爭。次年春,省委又把大部分粵北干部,分別編入西北、北江兩個支隊,挺進粵北。西北支隊進駐英德西文洞。隨后省委又要連陽中心縣委書記李信率謝震、張文藻、張華甫、張國鈞、梁格夫五名連縣干部回連作準備,迊接部隊挺進連陽。

  粵秀中學在連縣東陂6年多的時間里,學生運動十分活躍,進步同學不斷涌現,中共組織在學生中培養了革命積極分子163人,其中學生黨員約80人。還將一批批進步學生送到東江縱隊北上抗日,他們中大多數成了游擊隊的骨干,還有些人如盧積仁等,為抗戰獻出了寶貴生命。

  兩位高三畢業地下黨員,在去東江縱隊前夕,還依依不舍地寫了一首充滿激情的告別歌《別了,留在東陂的弟妹們!》, 盛傳全校,唱起來感人肺腑,催人奮進。這首歌后來還傳到連中,啟迪、激勵連中后來的弟妹們,并肩前行。令人萬分遺憾的是,聽說曲作者馬魯勇士,不久便在一次戰斗中壯烈犧牲了 。

  憶往昔,毋忘國恥;看今朝,睡獅醒了!隨著兩個百年中國夢相繼實現,中華兒女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偉大理想,將如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在地球東方。

  (丘質模,1932年6月出生,廣東連縣人。英語高級講師。曾任湖北省孝感高級中學教學副校長、黨委委員。1985年調入廣東外語師范(五年制??疲W校,任該校及廣東省小學師資培訓中心主管副校長、副主任、黨支部副書記。)

分享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文明網立場。如有轉載,請標明文章來源。
熱度
更多>>
  1. 新加坡:罰出來的文明
  2. 全民開卷|讀書三問:為何 何為 何不為
  3. 在平凡的世界里開創不平凡的人生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