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微家書| 家書抵萬金
葦一

  

    紙張,隨處可見。它的重要性不在于那幾克的重量,而在于因為記載了文字而蘊含的能量——家書便是最好佐證。

  誰曾想那一張張輕得很難有存在感的紙張,因為鋪滿了密密麻麻的、可觸可摸的鄉情而讓人倍加珍惜?誰曾想過去的封封家書,即使頁面泛黃、字跡褪去,也能讓人倍加珍惜?這或許就是文字的力量,是親情的見證,是家書的彌足珍貴。

  不同于國外“No news is good news”(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的思想觀念,在中國人看來,報平安、傳思念、送祝?!聼o巨細,只要是相隔兩地,就有著牽腸掛肚的思念,就要通過家書互通聯系。說起家書,我想到了一個跟父親有關的故事。

  1976年,父親去了唐山出差,對于經常在全國各地出差的他而言,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大家也早已習慣??烧翘粕搅璩康哪菆龃蟮卣?,震驚了全國,震碎了許多家庭,也讓全家人的心緊緊揪在一起,傳言南通有1人遇難(事后證實也確有其事)。通訊不發達的那個年代,我們因為聯系不到父親而慌張了,母親雖不露聲色地上班、做飯,我知道她心里一定也是擔心的,但是我們能做的只有等待和祈禱。地震的陰影還未散去,可喜的是,熟悉開門聲帶來了父親的平安消息,原來事發時父親在內蒙的集寧,雖也有震感,卻不曾想到家里人如此擔心他??吹剿旰脽o損地回了家,全家人心中的石頭落了地,卻也對他百般“埋怨”:為什么沒有一封書信回家報平安?是啊,倘若那時的父親能夠托人捎回一封家書報平安,大家也就無須諸多擔憂了?,F在想來,便更能感覺到家書與家人保持聯絡的珍貴。

  古有“寫得家書空滿紙!流清淚,書回已是明年事?!钡陌?,如今的人們因通訊的發達而很少寫家書了,紙質家書更是少之又少。遺憾的是,我也并未寄出或收到過家書?;蛟S是因為在我為人女的年代,很少有人外出闖天下,子女們大都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平凡的日子免去了書信的來往;而在我為人母的年代,又遇上了發達的信息社會,寫信、寫家書讓誰說都是件落伍的事兒。不過,正是社交方式的多種多樣為我帶來了特殊的家書——電子信息。自從女兒外出上大學,為人父母的牽腸掛肚就靠著一則則短信、QQ消息來緩解了。 “我到學校了,放心”、“今天和室友去逛街了”、“食堂的菜不好吃”、“生日快樂”等等,沒有傳統書信的格式、也沒有傳統家書的長篇幅,可是在我看來,字字句句發揮的作用卻是和家書一樣的溫暖。短信的那頭是忙里偷閑的報平安,短信這頭是一份欣慰與心安。即使早已經習慣在“快餐文化”下用各種社交軟件與人溝通,但是在特殊的節日收到來自家人的祝福,尤其是想到遠在異地的親朋依舊把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時,這種驚喜與感動也是相當珍貴且不可復制的。

  我想我是幸運的,女兒讀完大學后回到了家鄉,找到工作,開始了新的人生計劃,我也不用再牽腸掛肚,不用再在火車站焦灼地等待見到女兒的那一刻,不用再不舍每一次返校時的離別。然而,很多人的地域距離卻遠不止兩座城市,他們與親人的分別也不止短短四年。對于他們而言,一封傳統的家書或許才是一種心靈的保存和定格。

分享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文明網立場。如有轉載,請標明文章來源。
熱度
更多>>
  1. "大國工匠"的成功學:摒棄成功執念
  2. 老兵日記:亂世少年 九死一生
  3. 傳統文化之我見 | 三嘆十香園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