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2019-07-03來源:中國文明網
垃圾分類,全鏈條管理才能善分善終
作者:閆華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從7月1日正式實施,上海成為我國第一個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的城市,也被稱之為“最嚴格的垃圾分類”。這個標志性不只對于上海,也是對全國的,除了上海,還有武漢、深圳、廈門、宜昌等45個先行先試重點城市都被下了硬指標,“小步快跑”跟進垃圾強制分類?!袄诸?,從我做起”的口號在墻上掛了20多年后,終于進入了法規強制時代。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放對用好了,就能變廢為寶,而一旦放錯了,垃圾將會“圍堵”城市。2015至2018年,上海的生活垃圾產生量依次為789.9萬噸、879.9萬噸、899.5萬噸、984.3萬噸。也就是說,上海平均每天產生近 2.7萬噸生活垃圾,每兩周就可以堆出一幢金茂大廈。有數據顯示,我國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經無垃圾填埋堆放場,三分之一以上的城市深陷“垃圾圍城”困局。因此,垃圾分類回收利用,是城市發展中必須解決的現實問題,也是推進生活方式轉變、綠色發展的現實路徑。 

  垃圾分類不是簡單地從一個桶分成了四個桶,也不是由一類垃圾分成幾類垃圾,就萬事大吉了。垃圾分類,是一個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到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全過程管理鏈條。哪一個鏈條“掉鏈子”,都會歸虧一簣。正如過去有一些上海市民質疑:“我們分類了之后,保潔員還不是倒在一起,一輛車一起拉走,那我分類有什么用?”做好垃圾分類這件“最難推廣的一樁小事”,建立起全鏈條管理機制很關鍵。 

  垃圾分類不僅是一場生活方式革命,也是一次城市治理革命。而這場城市革命,遠不止居民養成習慣、分類投放垃圾那么簡單,而是一個包括前端分類投放、中端分類收運、末端分類處理的完整“閉環”處理系統。但凡有一段做得不好,都會影響到垃圾分類的效果。因此,要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垃圾處理全鏈條體系,從政府主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到垃圾的分類運輸與流通,再到垃圾的處置、填埋或焚燒、利用,每一個環節都規范有序運行,形成完整無缺的閉環系統。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