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講述家庭關系的電視劇《都挺好》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偏心又強勢的母親,軟弱卻精明的父親,一地雞毛的家庭關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影視劇為了制造戲劇沖突效果來吸引觀眾,在人物的性格和品質上進行了夸張和極端處理。但這部電視劇折射出的家庭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所體現。
“家”之一詞,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應該是最溫暖的地方,是人在疲累、緊張、低落時第一時間想到的港灣。而家庭生活卻又是日常而瑣碎的,唇齒尚有磕碰的時候,人和人的相處難免也會有摩擦爭執,如何盡量減少這樣的矛盾?最大的原則就是“尊重”二字。
對于每一個家庭來說,“愛”是維系家庭關系的最質樸最單純的紐帶,夫妻因相愛而組建家庭,父母疼愛孩子,傾其所有,孩子孺慕父母,不離不棄??伞皭邸比绻麤]有了尊重的護持,就很容易扭曲。
比如夫妻關系,是不是有人仍然強調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人和人之間,我們經常會注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我們更一進步地認識到,已之所欲,也要注意“勿施于人”,說的就是人和人之間互相尊重的相處原則。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即使是“以愛之名”,仍然會產生不滿和抗拒。也許對方一時退讓了,可矛盾的種子卻種下了,久而久之,不愉快的情緒就會反過來消磨這份愛。
夫妻之間需要尊重,父母與孩子之間又何嘗不是如此?由于年齡、知識、見識的天然差距,很多父母本能地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事,用強硬的手段壓制孩子。而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對世界已經有了自己的認知,更充滿好奇,對于這種“強制”出現劇烈的情緒反彈,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常說,父母要將孩子當做朋友,朋友相處的根本正是在于彼此“尊重”,只有將孩子視為平等的獨立個體,才能換來他們真心地回應。
每一個家庭,都是由“愛”這顆種子而建立,最終家庭是否能成長為枝繁葉茂的大樹,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千千萬萬個家庭細胞和諧了,才能實現全社會的和諧。須知,我們每一個人都人在家中,身處社會,絕不是僅僅是看劇的旁觀者,而應該成為愛與尊重的傳遞者,溫暖和真情的培育者,才能做到每個人“都挺好”,千家萬戶“都挺好”。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無論是傳統的文字作品,還是現在的影音視作品,都應該來自人民群眾的生活,反映社會現狀。而它們的意義則在于通過對于生活的再現,提出問題,引人思考,從而啟發我們正視問題、重視問題、解決問題?!抖纪谩愤@部劇大火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在笑過、罵過、吐槽過之后,如何去建立一個和諧的家庭關系,如何讓孩子在愛和尊重的環境成長,如何讓家庭成為健康的社會細胞,是我們應該去反思、去學習的重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