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跳繩300個、跑步15分鐘、坐位體前屈5分鐘——這是北京實驗學校(海淀)小學部給一年級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并要求家長每天做好記錄,督促完成。(2月16日 新華網)
筆者記得多次下班經過小學門口時,許多來接孩子的家長見到孩子首先會問:“今天學習得怎么樣?作業多嗎?”不難看出,多數家長很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可否認,在如今現實的升學壓力之下,家長和學校對于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這一“觀點”十分贊同,不然,也不會因為各種培訓班、考試把孩子牢牢“釘”在書桌上了。而這忽略了兒童教育的主要任務——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兒童實施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這其中,給孩子布置一份“體育作業”對孩子的身體素質提高尤為重要。
平心而論,“重智輕體”是當下許多學校體育教育的問題。其實,有關部門早有要求“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但實際情況并不樂觀,如某校長就說出了“苦衷”:要求是要求,升學率依然是學校安身立命的硬指標,大家都在拼成績,我們學校也不甘落后。這樣做的結果在一項調查顯示中“病態百出”——我國中小學生每個學生平均每天寫作業時間為3小時,是全球均數的近2倍,80.4%的中學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時。但值得高興的是,北京實驗學?!肮傩背黾彝ンw育作業,為學?!翱亍睂W生的身體素質這一環節開了個好頭。
其次,家長對孩子的體育教育也要重視。理性來看,很多家長也知道孩子身體素質的重要性,但他們看見孩子的課業繁重,不忍心在課業上“精疲力盡”的孩子再“雪上加霜”。事實上,適量的體育運動有利于孩子釋放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和健康心理素質。轉觀國外,美國家長在培養孩子時,在學習后帶孩子做不同的體育項目,以增強其對運動的興趣;法國家長告訴孩子以后可以成為帆板、滑雪運動員;澳大利亞家長常和孩子一起游泳、玩澳式橄欖球……值得強調的是,家長培養孩子運動也并不是讓其在體育上有多大成就,而目的是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讓孩子的生活豐富多彩。
再者,孩子作為祖國的花骨朵,身體素質提高還需許多社會力量齊力呵護。有的學校體育資源尚有缺口,則需相關教育部門幫扶,比如在學校引入體育培訓機構;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原因無法陪伴孩子運動時,社區應該發揮其作用,組織孩子參與運動。
可以展望,學校、家長以及社會各界力量都重視孩子的“體育作業”,孩子們有了好的身體素質,建立了完整的人格,他們將會用自信和驕傲去充填人生,進而對社會付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