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手記|做點沒用的事
曾鑫

圖片來自 @老樹畫畫 微博

    作為一個大學老師,經常會有學生跟我請教,不知道眼下學的這些東西,之于將來到底有什么用。每每遇到這種問題,總是讓人語塞。倒不是說,不知道該如何去回答,而是常常令人陷入實用主義的擔憂。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父親就特別注重對我們幾個兄弟姐妹進行勞動教育,每次暑假,不僅要完成規定量的功課還要每天早上和晚上各參加一個時辰的勞動,有時候是修整門前的小路,有時候是準備冬天的柴火,或者擺弄地里的莊稼,我們甚至還曾在父親的帶領下下到稻田里撒過牛糞,這在我的記憶里,著實是一個五味陳雜的體驗。別人家的孩子都不用干活,還有新衣服穿,而唯獨我們家里,父親不僅讓我們下地干活、把好好的路修了一遍又一遍,還讓我們去干撒牛糞這樣“沒出息”的事,穿的衣服也常常是打補丁的。這讓我的幼小心靈常常充滿了委屈,乃至于在我十歲的時候就能夠將電視里那句“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標語經常性的蹦出來給父親聽。但這似乎也并沒有什么功效,勞動和節儉仍然是成長中的主旋律。 

  然而,我終于等到有一天親眼見證了父親因為他的這種教育方式而受到朋友的批判。在一次兄弟姐妹一齊上陣參加運石子的勞動中,父親的朋友,一位中學校長,對此提出了他一個意味深長的論斷,他聲稱已經破解了為什么我們村里一直沒有出過大學生這個歷史性的命題,而答案就在于當別人家的孩子在看書學習的時候,我們這些孩子卻在干這些“無用的,沒出息的事”。 

  很長一段時間里,針對父親的這一批判都讓我直呼過癮。在那樣的年紀里,我還不能夠理解父親讓我們做這些“沒出息的事“對我們將來考大學,出人頭地到底有什么用。 

  或許,這就是今天我們大多數人考慮事情的態度和想法吧。在出人頭地,魚躍龍門的渴望下,人們無法看到勞動和節儉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長遠價值。同樣,在今天的大學校園里,或者說整個社會上,人們關注的目光似乎也越來越難以聚焦到那些長遠的事情上。比如,在一些同學看來,參與學生組織服務同學而獲得的能力提升,遠沒有全心學習獲得一個好成績從而爭取到保研和出國的機會來的實在;而在一些老師看來,花上兩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精心準備一堂課,贏得學生的贊譽,遠不如熬夜寫標書,拿到科研項目更具有成就感。

  有時候我甚至認為,人類的歷史是在選擇中演進的,人們選擇做什么而不做什么,選擇關注什么而不關注什么,個人的選擇匯聚成時代的選擇,從而決定時代發展的方向是進步還是倒退。而在今天看來,很多次選擇的PK中,一些決定人類社會未來長遠發展的根基性和動力性的東西卻在不斷地占據下風,比如體力勞動的消退、故鄉的湮沒,同情心的喪失,包括大學校園里實用主義的抬頭,這些現象的出現,都難以逃脫功利的指向。在利益至上,追求效率的氛圍下,越來越多的事情已經被人們歸為“沒出息的事”,只是因為這些事情在大多數人的眼里,大概都是沒有“用處”的。因為他們一是枯燥,入手難,沒有深入進去的人,幾乎感受不到樂趣;二是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基本上不可能發生立桿見影的成效;三是邊緣,因為世界上能夠耐得住寂寞,吃的了苦中苦的人,往往是少數,所以一般而言,鮮有人觸碰。 

  盡管鮮有人去總結這些事情的特征并廣而告之,形成人們選擇的標準,但人的趨利避害,追求成功的本能卻總是讓人在選擇時能夠做出基于眼前利益的最優決策,因為大多數人都喜歡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這就會導致社會價值的整體迷失,人們在眼前利益的驅使下,放棄了內心的堅守,丟掉了對傳統的敬畏,到最后換來的將是自我的迷失,乃至社會信仰的整體崩解。 

  因此,今天,當我們生活中那些原本顯得無用的東西越來越讓我們感覺到重要,而又越來越難以觸摸時,不妨開始反思一下,是時候開始注意那些“沒出息的事”,做點長遠的打算了。

分享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文明網立場。如有轉載,請標明文章來源。
熱度
更多>>
  1. 年終策劃:一言一瓦 聚沙成塔
  2. 價值的尺度
  3. “圖靈的困境”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