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里還有多少不平凡在燃燒
徐云方

    我給自己的定性屬于“平凡的”,是燃燒過,沒有燒旺的“平凡”。

  與孫少平結識,還是在懵懂的年紀。那時候,只顧低頭看書,路遙是誰,矛盾文學獎是什么,倒并不關心。如今看來我所關心的是各種打了雞血般的青春式表達。對于纏綿曲折的愛情,不知疲倦的奮斗熱情,還有不懂卻故作深沉的價值評判,就在孫少平的影響下,一下子都立體起來。當合上那本《平凡的世界》,躺在床上時,年輕人居然有了思考的動力,即便是逃不出那幾個爛掉了的關鍵詞:折騰、較勁、理想、不公、惋惜……原來那時的我,對于孫少平的理解先是上揚的、后是下行的“弧形”感知。

  忘記孫少平,卻是在懂事的年紀。我以前認為,《平凡的世界》和孫少平并沒有影響我太多,從頭到尾,我只讀過一遍,但有些人物形象卻已經定格在年輕的生命里。雖然只看過一遍,卻是熱血沸騰過。這十幾個年頭里,因為要高考,要寫論文,要找好工作,所以讀書從來沒停止過,但那些書卻與體悟生命無關。如今的我成熟了,知道規劃未來了,生活也只剩下現實了,因為此時心中的“少平”走遠了,童話故事和浪漫情調全都隨著激情的消散而成了“可欲不可得”的念想。

  一邊靠攏,一邊逃離,青春就在這一刻走遠。其實,在我們內心深處都是充滿渴望的,對愛情渴望,希望在街角的咖啡店偶遇;對生活渴望,希望有一個可改變生活節奏的事件發生,于是我們就向青春靠攏,因為青春是充滿渴望并有激情去實現的,但終是不得。一邊靠攏,一邊逃離,這就是現實與夢境的距離。我們渴望坎坷的愛情,但又迫于現實壓力,投降給了茍且;渴望不一樣的生命體驗,但又無法放棄“雞肋”般的生命樣態,消磨著該青春燃燒卻放任自流的意志。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恐怕還不到時候,或許已經是姍姍來遲。才不過三十歲的樣子,卻是一副看透世間紅塵的模樣,我是該慶祝還是該嘆息呢?小說終歸還是小說,它是一群人的生活縮影,單個人拎起來,其實并沒有那么精彩照人,于是我安慰自己說,生活本就這樣,平凡而簡單,自己滿意就好。難道我們真的滿意自己的生活狀態嗎?

  朝九晚五,一直是夢里的天堂,可誰的生命不加班,誰的青春又在流浪?我們羨慕孫少平從農村走向城市,從城市走向礦區的選擇,雖然坎坷,卻是完成了從平凡到偉大的過渡。少平趕上了沒有選擇的時代,只能拼命,才有活路,于是一個“蠻拼的”孫少平成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平凡偶像,但仔細一想,他又是我們的“噩夢”。從二十三四歲,正值好年華,卻是被循規蹈矩的生活安排了近五六十年的后半生,一邊享受穩定的待遇,一邊是一顆不安分的心,在城市的地鐵上一度開心的擠來擠去,直到遇上了那些自由的生命體,我們才發現青春的夢想已經被遺忘,“流浪”恐怕只是想想而已,算不得真的,還是去加班吧。

  這些天,《平凡的世界》電視版在各大衛視正火熱上演,但我卻一直沒去看個究竟,總結了一下,給出的理由是:沒時間。覺得有些牽強,前幾日剛看完一部電視劇《老農民》,甚為喜歡,而且對于同類題材的片子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沒時間”恐怕只是我一個蹩腳的理由罷了。其實,怕一看起來,收不往一腔的沸騰熱血和抱負,抵不過一盆冰冷的清水,太刺激,還是不要的好。

  小時候,把《平凡的世界》當成了愛情故事來看,再大些,它就成了一部勵志書,而到現在,卻成了箱底的珍藏。中國有十三億人,從平凡走向精英只有那么一小撮人,大部分人的生命都注定是平凡無奇的,但還是會有人會像孫少平一樣,與生活較勁,把不屈留給了青蔥歲月,是為什么?

  人越長大,是越懂事,還是越幼稚?應該都不是,“圓滑”才是它最好的注腳。一邊是“時不我待”的豪言壯語,一邊是“我本平凡”的不思進取。過了三十歲,或者再提前些,二十五歲,我們就開始計算生命的收益,把“機會成本”理論運用得爐火純青,不斷的壓榨青春的活動空間,于是平凡就就成了平庸,方寸就成了我們視野能及的范圍。當你不再燃燒你的平凡時,世界也變小了。

  《平凡的世界》一直就躺在我的行李箱里,和另一本書《鄉土中國》伴著我從農村走向城市,從不羈走向規矩,從青澀走向成熟,從青春走向混沌,從平凡走向平靜……這就是長大的樣子嗎?

  孫少平和他平凡的世界,真的那么平凡嗎,為什么我看到的平凡卻是它燃燒的生命火焰?今天,我甚至都不用去再看這本書,只要有人提及它,就已經有很多塵封的畫面被重新打開,然而,僅此而已,是一種忘卻的紀念:現實生活里,還有多少平凡在燃燒?

 
分享到: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并不代表中國文明網立場。如有轉載,請標明文章來源。
熱度
更多>>
  1. 價值的尺度
  2. “圖靈的困境”
  3. 孔子 優雅的資深“吃貨”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